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乃人工智能(AI)皇冠上一颗明珠,觊觎者众。就是在这样一个领域,有一个思想自由奔放、才能学识超凡,但却深藏不露的人。他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曾先后就职于美国联合技术研究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UTC)、麻省理工学院孵化出来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Tonomy、阿里巴巴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
2021年他加入了中国一家专门从事“无人驾驶搬运”的公司,确切说是进入了智慧物流行业。虽然这家中国公司2016年才成立,却也不可小觑,目前它已占得中国零担货运领域无人叉车的大半江山。
他介绍说,木蚁致力于无人驾驶搬运设备的研发,主要是实现点对点的智能化搬运,缩短搬运时间,降低产品损耗,减少作业人员体力消耗,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更多的价值,优化人效的同时提高作业人员体验感。
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机器人日益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应用领域已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种类,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应用。
未来,我国将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物流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机器人,其中就包括AGV(无人搬运车)、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物流机器人。
根本初衷
张硕博士表示:“人力搬运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不管是用地牛这种纯人力搬运工具,还是操作电动叉车,工人黑白颠倒高强度重复劳动,都是反人性的。”作为一个无人驾驶领域的工程师,木蚁“让人类不再搬运”的愿景吸引了他。他希望用自己十多年丰富的工作经历,“能够用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最根本的初衷。”
他说,木蚁有两个核心技术:一是单车智能,除了A到B的自动行驶,还包括业务相关流程,如无人叉车取货、放货操作。过去的车辆主要是搬运,末端还是需要人来操作。他加入了木蚁以后,主要在前端和后端进行了无人化技术研发,使无人叉车具备了自动取货、自动放货能力。二是在集群智能方面,升级了调度系统,根据货物自动呼叫叉车。这就好比打车软件是把人和车匹配起来,而调度系统是把货和车匹配起来。有了单车智能,再加上全新的调度系统,打造出全链路无人柔性化物流解决方案。
他加入之前,木蚁主要是室内业务。张硕博士发现,室外也有非常多搬运需求,而且比室内大很多。为此,公司开启了室外无人叉车项目,代号是F2,首批产品已于近期成功交付落地。
他认为,传感器是自主应用的“眼睛”,面对不同场景和环境,传感器方案、算法功能都要重新设计和迭代。目前,木蚁机器人正在对合作伙伴提供的各种传感器进行测试,选型工作一直在进行,为的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迄今为止,木蚁机器人的产品已在德邦快递、韵达快运、跨越速运和雀巢供应链全盛物流落地应用,面积近20万平米。据统计,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其无人叉车实地运行里程已超过120万公里。
集群效率
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却有适合与否差异。从自动驾驶行业看,因为是在封闭、半封闭场景运行且比较安全,中低速物流是当下最能发挥自动驾驶能力的商用场景,也是最能从中获得价值和效率的所在。在商用落地方面,和其他厂商相比木蚁有哪些优势呢?
张硕博士介绍说,木蚁现在主要聚焦低速物流场景,提供无人柔性化解决方案,包括室内和室外。行业内有很多无人驾驶公司,包括Robotaxi(无人出租车)和末端物流车。在解决无人驾驶长尾问题方面大家是一样的,但除此之外还有追求极致效率的问题,它不是单车效率,而是集群效率。
他举例说,在德邦快递顺德转运中心,有近100辆无人叉车,每天在高效、高速运行,仅依靠单车智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背后是单车智能和基于 联的智能调度和相互协作。“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是,除了做到全链路无人化,同时要把效率做到极致,”他说。
关于单车智能和智能 联结合的技术实现,他表示,智能 联侧场景由三个层面的技术方案来支撑:第一层是任务调度,无人车取完货后根据货物目的地和当前车辆位置进行匹配;第二层是规划,由于在同一个场地有很多辆车,所以每辆车之间的路径选择很重要,需要尽量选择最优线路,避免拥拥堵情况的发生。第三层是交通管理层,解决类似开放道的路口问题,在争抢路权的情况下,通过交通管理让运转更加高效和安全。
他还指出,与城市道路智能 联V2X和V2V技术相比,物流行业的智能调度也属于智能 联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交通管理层面确实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室外车路系统的规划都要通过车辆智能匹配做道路规划,因为普通智能 联车的目的地信息是用户私有的,而物流场景的信息是全局化的,可以做更加优化、更加高效的整体路径方案设计。
撬动变革
据张硕博士介绍,以叉车市场为例,每年电动叉车销量大概在80万台,而且在逐年增加。一台叉车按照10万或20万元价格计算,就是1000亿到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室外场景,一些园区大概有1000辆左右人工地牛,全国大概有四五千个园区,这样算下来,如果全量替代,市场规模会有近万亿。
木蚁正在与传统叉车厂商合作,在新生产叉车上实现前装无人化改造,类似于小马等自动驾驶公司的模式;后装市场也有机会,只要电动叉车具备线控能力基本上都可以改造。
他强调,木蚁主要聚焦于室内室外物流领域,因为运货比运人对舒适性方面的要求低一些,所以优先落地是运货,尤其是L4级别自动驾驶会率先在物流场景落地。特别是随着传感器成本的下降和算法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的边界已变得模糊,比如在软件架构层面二者是有可能统一的。“随着在室内积累了大量传感器数据和运营数据,木蚁开始从室内走向室外,其实室外搬运需求比室内大得多,这也是我们要去解决的。”
张硕博士期待:“未来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够去变革现在物流行业,让人类不再搬运。”
关于木蚁
木蚁机器人(Mooe Robot)是一家引领世界工业车辆无人驾驶变革的机器人企业,致力于无人叉车、物流运输大脑解决方案及无人车相关的研发、设计及应用落地。木蚁核心高管来自美国联合技术研究中心、阿里达摩院、京东等国内外从事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行业顶尖团队。
由木蚁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叉车及解决方案已实现批量化落地,同时拥有全球首创的单仓100+台智能调度系统,运行里程突破120万公里。客户包括物流快运领域中TOP10企业以及智能制造、仓储、3C电子行业企业,木蚁无人叉车及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已居行业第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