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35℃里面零下18℃,“超级冰箱”里,他们最怕夏天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天寒地冻。

8月28日,室外气温超过35℃。江夏区黄家湖附近的中百物流冷链配送中心里,一群人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戴着围巾、皮帽,在零下18℃和零下25℃的环境里工作,感受着与众不同的夏天。

“一年四季,最怕夏天。”中百物流冷链配送中心负责人张建钧介绍,高温季节,库内库外温差过大,很考验员工身体,体感也十分难受,冷库工作人员最舒适的工作季节反而是冬季。

外面35℃里面零下18℃,“超级冰箱”里,他们最怕夏天

一年四季穿棉衣

棉袄、棉裤、棉靴,围巾、帽子、手套……8月28日上午10时,中百物流冷链配送中心库管主管邓白因全副武装工作近两个小时后,正准备出冷库缓缓。

邓白说,这里面工作1至2个小时,反应会慢一拍,耳朵也受不了,鼻涕直淌,根本控制不住,必须出库缓一缓。

“棉袄是我们一年四季的工作服,这里估计是武汉最冷的办公区。”他拍了拍棉袄,指着脚上的棉靴说,很多冷库工作人员会垫两三双鞋垫御寒。

眼下,被称为城市“超级冰箱”的大型冷库,成了城市保供的必备环节。占地1.2万平方米的中百物流冷链配送中心,共有18个冷库,其中8个为零下18℃和零下25℃的低温库,大量汤圆、水饺、冰激凌、禽畜、水产等冻品经这里储存、转运至中百分布在全省的1300多家仓储、超市、罗森以及好邦店。

外面35℃里面零下18℃,“超级冰箱”里,他们最怕夏天

在冷库工作2年多的周亮,正按清单上的要求将货物载上叉车,转运到装车区,等候冷链车装车后送至仓储门店。

“夏天要特别注意极限温差带来的身体不适。”周亮说,两年前的夏天他入职这里,出库时没有经验脱快了衣服,两天就感冒了。以后就长了“记性”:上下班前都会在0℃和零下5℃的分拣区过渡10分钟,让身体逐步适应。

外面35℃里面零下18℃,“超级冰箱”里,他们最怕夏天

为了市民餐桌更丰富

对准托盘,快速叉起、将叉车升高至货架,满满一托盘商品稳稳入库……

29岁的张俊鹏开着高架叉车,灵活轻巧地在地面上穿行。眼前这名90后,开叉车已有5年多,曾在公司叉车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遇到结霜的地方,他会放慢车速,“结霜的地面很滑,开的时候能感觉到,必须控制车速才能保证安全。”

每天早上8时30分,上午班的冷库员工到岗,物流配送中心就会开始一天的忙碌。除了按订单从冷库出货,期间遇到厂家送来冷冻食品,还要及时入库,“目前是冻品销售淡季,每天进出货约200吨,平均每个人每天的转运量为12.5吨。”张建钧介绍,因为要频繁出库入库,冷热交替,很考验员工身体。

作为一名入行10年的“老人”,邓白因见证了冷链物流业迅猛发展的巨变——冷库搬运从人力码货到叉车装卸,商品运输从棉被车到冷藏车,冷库管理从制冷机房监控到手机端远程操作……

不仅感受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邓白因还见证着冷冻商品的品类由少到多、由单一到丰富的嬗变。

猪肉白菜、猪肉韭菜、猪肉三鲜、猪肉荠菜……指着一份物流拣货单,邓白因说,单是同一品牌的1000克装水饺就有五六种口味。现在,仅中百仓储门店,每天配送的商品品类接近600种,“我们分拣辛苦一点,市民的餐桌选择就更多一些。”

中午近12时,57岁的瞿学乐结束上午的工作。他停稳叉车,快步走到冷库旁的休息室喝下一口热茶,然后将棉靴脱下,塞入烘干器,“即便是在零下25度的冷库里工作,忙起来也会出汗,要时刻保持干燥。”

张建钧介绍,冷链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园区正在扩建冷链三期项目,将新增3000吨库容,主要满足中百超市、中百罗森、好邦等小业态发展需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20年9月9日 上午8:47
下一篇 2020年9月9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