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科技部发布了“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 指南(以下简称申 指南),这意味着“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正式启动。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关于机器人规划,目前有两大部分:一个是重大专项里的,比如“十二五”的16个重点专项。“十三五”则布局了“9+3”,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大工程是其中之一,专项目标聚焦在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另外一个是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定位在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产品,包括国际合作等。

  抢占技术制高点

  根据“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表述,智能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持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科技惠及民生、保障国家公共安全、支撑重大科学工程的重要手段。通过“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的实施,实现如下六大总体目标:

  一是突破新型机构/材料/驱动/传感/控制与仿生、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加强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基础前沿技术储备;二是建立互助协作型、人体行为增强型等新一代机器人验证平台,抢占“新一代机器人”的技术制高点;三是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专用传感器、机器人软件、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攻克基于外部感知的机器人智能作业技术、新型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五是突破服务机器人行为辅助技术、云端在线服务技术及平台,创新服务领域和商业模式,培育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六是攻克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深化我国特种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

  除了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支持专项外,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机器人研发,在配套经费方面,由企业或医院牵头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充分理解指南有助于申

  赵杰表示,“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指南的编制做到了点与面相结合原则: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适度进行了各方向任务的部署,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继承性原则:梳理“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项目,对成果突出、应用前景好的方向,进行持续支持。以及任务量与经费数匹配原则:考虑到机器人专项实施的客观情况,2017年布局任务量和经费数占整个专项的1/3。

  据透露,“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执行期为2017~2021年,项目指南集中在前三年部署完成。2017年重点布局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技术类、前期基础好易出成效的方向,2018年重点布局关键技术与装备类、重点工程示范应用,2019年重点布局示范应用类以及重点领域强化。尽管每年有重点侧重,但其他类别项目也会适当地进行部署。

  这意味着,项目申 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对指南的理解程度、研究内容的覆盖性、目标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任务分解及分工合理性、项目预期成果明确及可考核性等多个因素。

  此外,虽然指南考虑到继承性原则,但不代表之前未得到国家相关科技计划资助的单位就不能申 。只要在该指南方向具有良好的基础,符合项目申 条件,均可申请。

  业界专家表示,机器人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其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这一必争领域,发达国家也都在积极布局,国外主要机器人企业不再满足于将我国作为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市场,纷纷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凭借已有的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把中国市场看作了“决胜未来的战场”,国内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不尽快赶上,与国外的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此时指南的适时出台,将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17年8月22日 上午6:35
下一篇 2017年8月22日 上午6:4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