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一个问题聊起
Q:现场工人,取高位货架的托盘时,会不会取错啊?
A:上架和下架都可能取错层,取错列,乃至取错通道。
Q:有什么防范的措施啊?
A:
二、仓储业态的库存管理及重要性
显而易见,无论是传统仓储还是自动化仓储项目,库存管理都是最重要的,以人打比方,库存管理模块类似人的大脑,产能模块则类似人的手脚,脑子坏了,手脚再快也无济于事;而脑子正常,手脚慢点,也总能循序渐进,熟能生巧。
三、库存管理的方法
库存管理的方法有很多,高端叉车、自动化设备和物联 技术,也令到整体管理更加轻松、高效。然而在国内,普通“货架+叉车”的传统仓储仍占主流,因此,以下基于传统的仓储项目,简单说下如何通过盘点的有效实施,管理好实物库存。
A、盘点的方法
盘点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类
1、明盘
通过系统导出库存清单,逐一核对。对于要素差异的,如排位、sku编码、批次、数量、质量状态等,做好备注;对于库存清单未出现的,登记备查。
明盘属于基础性维持工作,投入低,效率高,效果差,差异识别依赖于盘点人的细心、耐心和专心,以及对盘点人的考核导向。
2、半盲盘
通过系统导出库存清单,仅保留货位和sku编码,其他同明盘。
半盲盘能够有效防止盘点人的应付差事,投入适中,效率偏低,效果尚可,但基于系统库存的先入为主,对于系统外库存的识别有较大障碍。
3、盲盘
仅提供空白盘点表,表头包括货位、sku编码、批次、数量、质量状态等信息。
盲盘投入大,效率最低,效果最好,适合规模性循环盘点(cycle counting)。
B、盘点团队的建制
规模以上仓库(个人经验如仓库面积在2万平方以上,或货位数在1万以上),应建立专职盘点人员,负责盘点计划的制定、日常复核、抽盘工作的执行和规模性盘点的统筹。
C、盘点工作的开展次第
1、日常复核(上架复核、分货复核,备货复核)的落实、差异调整跟进、原因分析、责任人调查和数据分享(定性、定量);
2、日常抽盘(明盘/半盲盘形式对库存情况进行一定比例抽盘)的落实、差异调整跟进、原因分析、责任人调查和数据分享(定性、定量);
3、规模性盘点(主要是项目自定的周期性全盘和客户规定的周期性全盘)的统筹、差异调整跟进、原因分析、责任人调查和数据分享(定性、定量);
4、针对盘点发现的问题和成因,主持或推进流程修改、制度优化、工况改善、培训落实和执行强化。
从以上次第可见,其核心工作:
一是落实复核及盘点工作;
二是监督差异调整的及时性;
三是推动sop的有效执行和流程、制度再造,以问题为切入点,举一反三,未雨绸缪。
实物库存管理属于质量管理的一部分,盘点结果是仓储运作质量改善的大数据,调平账务、确保发货仅是其一,聚焦主要矛盾、分析成因、优化流程、兑现考核以消弱或杜绝差异,才是终极目标。
仓储管理者不应该视盘点人员为救火员,而应该是体检师,盘点人员,也要揭示+解释问题,即从盘点发现的问题中,挖掘直接原因,洞见根本原因,而后从前中后三个维度,通过文化宣导、流程优化、执行强化,实现未雨绸缪,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而不是亡羊补牢,“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身强体壮。
管理=管控+梳理,PDCA=计划、实施和控制,如果我们能对每一个问题,都能一以贯之,而不是仅仅做一个“P”,则万事可成,即便不成,也已尽力而为,自然心无挂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