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多年前的广西,是个与其他地区很不一样的地方。曹思德回忆,广西的生活节奏相对平缓,生活气息更浓郁,更有人情味。“那时候还没有酒店,只有旅社或招待所。可不管住在哪,合作伙伴给我安排的房间都是最好的,还有配浴缸的独立浴室,这是不多见的。广西的朋友给了我很多贴心的照顾,还专门从湛江采购水产品招待我。”广西人的热情让曹思德印象深刻。
在和玉林、南宁的合作伙伴并肩工作的日子里,曹思德充分感受到广西人的认真、好学、勤勉和诚信。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对外来经验和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曹思德说他可以从人们眼中看到“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渴望”。
在美国人的概念里,合作谈判需要文件记录双方达成的共识,以便查证。而在广西,曹思德发现他不需要这些繁琐的程序。因为广西人会身体力行去兑现承诺,如果在会议中他们做出了口头承诺,就一定会践行,从不出尔反尔。
“当我最开始和一家中国公司合作的时候,我们从国外进口装备,由中国的工厂负责安装。”曹思德记得,当时工程师说安装这些设备需要两周时间。“但是第二天一大早,设备就已经装好了。中国员工真的就干了一整夜,以便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能够尽快用上这些设备。”
长期推动中外动力合作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能说中文的美国人,曹思德在中国找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1985年他加入美国康明斯公司,负责开拓在华业务,后来担任东南亚及中国区业务发展领导,是当时康明斯在新兴市场模式得以成功的中坚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康明斯中国分公司从1间办公室、8名员工、年营业额仅800万美元起步,到如今已在华拥有1万多名员工,销售额50亿美元。
曹思德重视与中国合资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他敏锐地预见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市场潜力,极力促成康明斯集团率先在中国开展合资合作。2012年,康明斯与柳工以50:50的比例,合资成立广西康明斯,生产基地落户柳州。这是康明斯在华首家专为工程机械市场提供动力产品的制造厂,也是中国最大的非道路用发动机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8月,广西康明斯第3万台发动机下线,2018年4月,已生产出第5万台发动机,发展之迅猛让人印象深刻。
曹思德康明斯集团副总裁 曹思德认为,如果说康明斯在中国市场40年的深耕细作为柳工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案例,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柳工国际化战略,那么柳工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地位,对行业的深谙和对国内市场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无疑给康明斯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捷径。长期稳定的合作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如果离开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信任,不能成为知心朋友,双方的合作不会取得成功。 2016年9月,为表彰他对中国发动机行业的杰出贡献,曹思德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2018年,科技部评选曹思德为40位“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之一。他的获奖评语是:“曹思德30余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发动机行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升级,提高了中国在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发展水平,推动康明斯和中国企业展开合资合作,在中国建成4家研发和技术中心,率先将全球最先进的动力技术引入中国。”高度评价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 作为鲜有的用中文名字在中国买房的外国人,曹思德做好了在中国安居乐业的打算,因为他看好中国的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