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从业者:关于物流安全,你们了解多少?

导读

日前,一事触发,觉得还是有必要梳理下,故先以碎念之形式铺陈,必然漏万,惟愿挂一。

1、从事故说起

· 下意识的危害

一名新入职的叉车司机叉一垛卡板上架时举升过高,导致最上面一块碰到货架横梁后,垂直于叉车下坠,即便叉车上有顶护,强度足以确保不被伤害;即便叉车司机戴了安全帽,可以进行二次保护,该同事还是下意识地伸手护头,不幸伸出顶护被卡板切断手指,所幸汇 及时,处理得当,手指还是接活了。

下意识是一种应激反应,不当甚至危险的下意识需要我们训练以消除隐患,以前靠培训认证,靠口传身授,靠事故分析/分享会,靠鼓励隐患、险肇的上 以挖事故之冰山,断事故之根本,如今AR/VR喊了这么多年,我以为,在物流业最大的应用价值之一,便是安全培训和代入式的事故仿真,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经历一次,好过说教一万次。

· 致命的爽快

24小时作业的仓库,多在凌晨安排宵夜,一装卸工为了错峰,接近零点便快步离开库房,不料迎面撞上一台叉车;叉车司机同样想错峰宵夜,所以开得较常速快些,且心不在焉,没有观察到贪凉未着反光背心、未戴安全帽、突然闯入的装卸工。不幸的是,装卸工后脑着地,最终不治,血肉之躯,如此脆弱,生死之距,不过身高。

叉车司机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批捕,系统的事故分析会识别出很多原因,但凉爽、舒爽和心快,行快,是致命原因之一。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叉车司机中,血性男儿居多,因缘际会,时有口角,偶动手脚。一次两叉车司机因口角撕扯,主管劝架,凌乱中,一高车司机左脚误抵油门,劝架之人被车底包边剐蹭脚背,瞬间骨肉分离,疼痛万分,撕裂之声穿透库区。

劝架之人于公,履行职责,于私,一身正气,却因此受伤,实属不幸,但万幸的是,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此案例,教训之一是处理争端时,首要控制风险源,正如交警查车,首先管控的是车匙。

· 陌生的风险

某仓库作业量激增, 从外库调入一名叉车司机,主管简单交代了分工,便去跟进其他工作,不一会接 ,称该司机将叉车开下月台,前往现场一看,叉车呈倒栽之式,后轮靠平台,叉齿尖戳地,幸好叉车司机系了安全带,仅是门牙磕掉一颗。

分析原因,其一,所分配叉车较其常用叉车油门轻,导致加速过快;其二,外库为连续式月台,左右通达,纵横交错,支援的仓库为分段式平台,且平台较窄,仅为解决车辆与仓库的高度差。物流营运,人机物法环,皆是需要熟悉的,陌生的设备、环境,隐患极大。

· 知易行难

前面四个都是仓储的事故案例,最后一个,讲讲运输,是个亲历的事故。某项目启动,初期指标极差,遂在城西客户处现场督战,近40个小时未合眼,凌晨5点赶回城东,一路逢灯必睡,已然深度疲劳,仍勉强支撑,不料最后一个弯道,双眼紧闭,车辆失控,直接撞上停在高架桥墩口的一辆小货,瞬间,撞击,爆炸,粉尘,烟雾,六根立刻清醒,庆幸,各种巧合,大难不死,三未伤害。

疲劳驾驶,是导致运输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运输安全管理的底层技能,包括了防御性驾驶、防疲劳驾驶、防分心驾驶和防侧翻驾驶,当过学生,也做过老师,不可谓不知,关键时,却调用失败。安全管理最大的敌人,在于侥幸,在于逞强,在于误判,知易行难,需信解受持,知行合一。

2、风险认知

风险是什么?风险=后果x概率,针对后果与概率组成的不同象限,基于资源的约束,我们有侧重,以针对性管理,但在意识形态上对于风险的认知,需要恪守海因里希法则,即冰山理论。这里需要认识到,通过当时大数据归纳出的海因里希法则,揭示的是事故形态背后的风险势能,我们通常会用隐患、险肇和事故来对安全状况进行分级描述,但生发他们的风险本就同根同源,因缘和合就会转化为不同程度的结果。你重视,有措施,踏实闭环地PDCA,就会有改善甚至消除,可能是现在完成时,也可能是将来完成时,但从合理的周期评估,安全状况会比不重视,无措施,或者只是做了个P的,要好很多。

补充说明下隐患(PI)、险肇(NM)和事故。在你必经之路上有块大石头,是隐患,你发现了它,避开或搬走,隐患消除;你开始没有注意它,快接近时猛然发现,差一点被绊倒,或者被绊到,踉跄了一下但没有受伤,是险肇;被绊倒,人受伤,或者物受损,是事故。

3、管理路径

安全管理的基本路径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和风险管控,具体描述和示例,如下图。

物流从业者:关于物流安全,你们了解多少?

物流从业者:关于物流安全,你们了解多少?

4、提升维度

管理工具的掌握与应用,类似身法到心法,如旧文提到的“诀窍”,开窍的前提,是熟读口诀,熟练套路。安全管理的开展维度,也是如此,个人以为,从物流运营层面安全管理的提升维度而言,横向是人机物法环,纵向是人货车线场,其中,迅速提升安全业绩的切口,或者反过来说,阻碍安全业绩提升的难点,是人。

类似质量事件,在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时,高频输出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员工不愿意执行正确的行为,而承载的根因,实际是个人或集体对于流程的动态调优,基于自我认知实施的趋利避害。很多时候,执行者或管理者,在对于安全风险的认知时,会选择性地缩小概率,即便可能出现严重后果。这有点类似于针对安全风险的虚拟或增强现实,只不过,是反向的。

5、软洗脑,身心灵

6、硬赋能,仓干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物联 技术在安全管理上,应该门槛更低、场景更多、链条更长、空间更广,特别针对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施设备普及率偏低的物流运营场景,充分通过软硬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可视、可知、可控、预警、预测、预决策,真正践行科技兴安。

举三个例子,一是多年前计划在某仓储项目上投入一套叉车碰撞预警系统,基于UWB定位技术对于人车、车车的突然闯入或小于安全距离实现预警与制动,但当时的成本过高,最终未能实施;二是某运输项目针对司机疲劳驾驶的防控,客户投资了一套英国进口的设备试用,价值近4万,安装在方向盘上,但也只是声光预警,效果一般;三是某运输项目,为了识别司机在途是否有分心或疲劳驾驶,安全管理员每天需要拷贝大量的行车视频逐一观看,人工甄别。

科技兴安的需求散杂却刚性,且等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挖掘。基于软硬结合,进行风险诊断,提供一揽子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规划、设计与实施的企业,兼具社会与经济效益,应大有机会,畅想下产品线,即是:

·

以SaaS固化规则、打法,实现安全管理的线下标准化和标准的线上化;

·

以IoT设备采集数据,可视、预警、管控过程;

·

以企业及行业数据洞察、挖潜,乃至驱动决策;

·

以VR/AR技术进行岗前、转岗、回顾及专题性培训,真正让员工融入场景,照见五蕴皆有。

7、结语

无危为安,无缺为全,防微杜渐,善莫大焉。期待物流企业设置更多的首席安全官,安全管理的重心,也逐渐从事后,转向事中与事前。

附:两个经典的安全视频

1、叉车司机克劳斯

叉车司机克劳斯.Staplerfahrer.Klaus自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20年5月19日 下午5:32
下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