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每天清晨6点,伴随着手机闹铃的响声,今年40岁的老乡韦文兵简单洗漱后就骑上电动车,冒着细雨向心中脱贫致富的方向奔去。
6点半之前,韦文兵就到达了柳江区一个塑料品加工厂,与加工厂的老板何姐打过招呼后,他便穿上工作服,带上手套,拿起铁铲到自己的岗位上忙活起来。个子不高的他在搬运货物时总比别人快,话语不多的他在别人休息时依然在干活……“来得早、走得晚、干得多”这是韦文兵留给何姐最深刻的印象。
韦文兵骑电动车朝着脱贫的方向进发
说起韦文兵这个老乡,要从他的老家谈起。他是柳江区百朋镇镇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土地贫瘠、山林匮乏,一亩三分地,无法实现真正富裕;并且,他住的泥瓦房属于危房,阴暗狭窄,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对此,韦文兵无奈地说:“以前在老家种田种地,赚的那点钱基本都用来修补危房,房子是修了又漏、漏了又修,唉!好烦的!” 韦文兵还告诉我,在老家时自己就很想拔掉“穷根”,奈何住的危房就像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也逼着自己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过着“循环式返贫”的日子。
韦文兵也曾想过逃离那个没有出路的穷乡僻壤,以及那间“无底洞”的危房,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2016年,他到云南打工,老板给他开出了5000元一个月的工资,还包吃包住,原本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谁知老板却一直没有发工资。白白干了一年,兜兜转转一圈后,韦文兵还是住回了老家的危房。直到去年,柳江在新城区建设了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家园,在帮扶联系人的帮助下,韦文兵搬进了老乡家园,才得以摆脱窘境。
老乡家园给了韦文兵幸福的生活
有了新房的韦文兵如获新生,他说:“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在城里买房,现在只花6万元,就能买到设施齐全的房子,住得舒心啊!”党和政府帮忙“挪穷窝”,自己也要努力“移穷业”。韦文兵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参加了扶贫技能培训,在考得叉车驾驶证后,就跑去找工作,每月的收入稳定在3000元左右。
韦文兵驾驶叉车
每天下午,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韦文兵回到家中,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的衣裳,就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的阅览室,阅读一些有助于提高谋职技术的书籍。由于只有小学文化,韦文兵在看书时还经常请教服务中心的党员志愿者们。
谈起未来,韦文兵略显迟疑地说:“过阵子我还想去广州,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平时咧,得空就看看书,多学点,希望在找工的时候,能用得上。”他的言语有些吞吞吐吐,但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韦文兵 在阅览室阅读提高技能的书籍
韦文兵只是我们老乡家园里的一个缩影。2018年7月5日,柳江区委组织部在老乡家园内,建起了老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老乡家园党支部,这是柳州市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党建服务阵地,安置了4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52人。目前,还在小区内设了2个扶贫“微车间”,帮助470多名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360多人实现了灵活就业,并为200多名搬迁点的学生解决了入学问题,实实在在地让住进城里的老乡们“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收获满满的幸福!
回望2018,我们过得很充实、很坚定。现在,心怀梦想的老乡们,和我们一样,同祖国一起,踏上新征程,走向复兴!
韦婉贞 柳江区委组织部
文鑫豪 柳州日 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