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前途”你会怎么选???对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北站西路片区的装卸工人们来说,二者全!都!有!
正午,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0℃。在位于经开区(头区)北站西路片区北三路的一处货场站台车厢里,徐光荣右手抓住编织袋一角,用力提起来,左手撑住编织袋另一端,往肩膀上一抻,一袋50公斤重的化肥就扛了起来……徐光荣在这里从事了17年的装卸工作。
在北站西路片区,货运高峰期时有十几支装卸队。从最早的手拉肩扛到如今的半机械化作业,装卸工人们见证了北站片区由货运中心到物流枢纽的华丽转身,还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在乌鲁木齐安了家,买了房和车,有了社保,子女就学有保障,作为外来务工者,他们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
往昔:双肩扛包苦累只为谋生活?
50岁的徐光荣吃饭快、走路快、语速快。用他的话说,这是多年练出来的。
7月12日,徐光荣和工友们熟练地将一袋袋化肥摆放在正方形的托盘上。四个方向各一袋,相互压着码放,码够8层后,再由叉车将整个托盘运至存货区。
“原来可没有叉车,全靠肩膀。”徐光荣说,2003年,他从甘肃来乌鲁木齐务工时,没有任何技术,只有一身力气,于是找了装卸工的工作养家糊口。“扛包的速度和工钱挂钩。”徐光荣说,装卸工作按计件结账,扛得越多,工资越高。不管白天晚上,只要火车到站,他们就会去卸货,卖力一些,一天可挣上一二百元。徐光荣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挣够10万块钱就回老家。
北站片区辖区内有多条铁路专用线,物流仓储企业数十家。每天有大批货物运抵仓储企业,常年需要装卸工人装卸货物。徐光荣慢慢发现,自己单打独斗不是事,于是找来十几个人,抱团揽活儿,成立了“徐光荣装卸队”。
来自和田墨玉县的玉苏甫·伊敏2008年时认识了徐光荣。“原来在家一年只有几千块钱收入,我一心想出来闯闯。”玉苏甫·伊敏说,他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兄弟,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生,收成不好时,收入只能够吃饭。
“好日子就是这样一包包扛出来的,只要肯干就有钱赚。”玉苏甫·伊敏说,乌鲁木齐市是大城市,他从一开始每月挣1000多元,到现在每月能保持在五六千元以上。而对于徐光荣来说,挣够10万元之后,他又定下了新的目标,要在乌鲁木齐挣够50万、100万。
变迁:掌握技能效率提高收入丰
徐光荣和队友们把货品码放好后,玉苏甫·伊敏熟练地操作叉车,对准托盘托好货品,32袋化肥很快整齐地码放到了存货区。
“我来乌鲁木齐的前两年,学会了开叉车。”玉苏甫·伊敏说,随着北站片区货品量的增多,人工速度跟不上,他便学会了开叉车,挣工资也没原来那么辛苦了,旺季时每月能挣上万元。
2014年,玉苏甫·伊敏用扛包和开叉车挣来的钱,在墨玉的家乡盖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给母亲寄去生活费,还帮助家里的兄弟们做小生意。
来自阿克苏的喀合尔·艾尔肯和哥哥两人在货场工作,也学会了开叉车,每月各自有7000元以上的收入。他们兄弟2015年也在家乡盖了新房,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我市围绕把国际陆港区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标志性工程的目标,全面推进北站片区资源整合,将打造以多式联运、电商物流、城市配送、供应链、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智慧物流园区。国际陆港区正在整合北站片区的相关产业。
“现在集装箱越来越多,中欧班列也越开越多,我们这一片要大变样了。”徐光荣说,幸亏他前几年陆续买了8辆叉车,他还和队友们为今后的发展寻找新的方向,准备购买大型机械设备,紧跟发展需要。
“我准备学习集装箱正面吊的技术。”32岁的玉苏甫·伊敏说,自己还年轻,有信心掌握更多技能提高生活水平。
今朝:务工之家精神富足日子美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徐光荣和玉苏甫·伊敏回到住处——雪莲花民族团结大院。十几年来,他们一直住在这里。
一走进院子,玉苏甫·伊敏的两个儿子就围过来了。“徐爸爸,以后你不用开车送我们上学了,我爸有车了。”孩子们绕着玉苏甫·伊敏刚买的新车跑。
这辆新车花了玉苏甫·伊敏7万多元的积蓄,他提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妻子做了一大锅抓饭,和大院里的各族工友们分享喜悦。“挣上钱了,我们也要享受生活。”玉苏甫·伊敏拿起抹布,擦着新车上的灰尘说,大院最多时住过100多人,有些人挣上钱买了房搬走了,但只要住在院里的人,大家都跟一家人一样,谁遇到事,其他人就会出手帮忙。
小康生活不只是在物质上,还在精神上,党和政府对民族团结大院的关心,让装卸工人们精神也富足了。
2011年,丝路社区成立了“进城务工之家”,解决包括装卸工人在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困难、文化生活单一、健康保障不足等实际困难。
2017年,经开区(头区)出资800万元对雪莲花民族团结大院进行了拆旧建新,丝路社区的党支部为大院增加了图书室、活动室、篮球场、休闲步道等。在经开区(头区)区委宣传部驻丝路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每个月大院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装卸工人们的业余生活。
徐光荣在乌鲁木齐买了房,正计划着和几个朋友合伙开火锅店,但他舍不得离开北站西路片区,舍不得离开雪莲花民族团结大院。“我们奔小康了,还要带着兄弟们一起过更好的生活。”徐光荣拍着新来的装卸工人麦麦提·图如普的肩膀说。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实际情况为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