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站亲历者的记忆–“ 革新 ”能人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满洲里站老故事

亲历者的记忆

在满洲里换装队伍里,不乏有一些善动、搞“革新发明”的能人,他们用一份担当和责任,智慧和才能改进换装落后的“武器装备”。你别看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在口岸换装作业的战场上却发挥着大作用,我今天讲的这个革新能人,就是换装所主管设备的副所长梁衍品。

满站亲历者的记忆--“ 革新 ”能人

叉车板齿调一调1983 年,口岸大量进口玻璃,但在叉车换装过程中,无论你怎样格外小心,总会出现损坏玻璃的现象。玻璃破碎不仅浪费资源,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且容易伤到作业人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副所长梁衍品围着叉车琢磨起来。他一面叫叉车司机反复演示,一面仔细端详机械工作原理。经过一番观察,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叉车板齿从货物底部进齿叉货时所致。他和叉车司机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将原来从货物底部下叉的板叉齿,移动到货物上端,来个整体大调换,在吊梁上焊接两个约 5、6 公分长短的立柱,由底部平面下叉改为用钢丝绳吊起玻璃架。这样一来稳定性好了,安全系数更高,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玻璃破碎情况被有效防控叉车电控动一动。

1988 年,单位新购进了 6 台 ZD11 型 1 吨电瓶叉车。可在使用过程中,大伙儿发现,由于电器故障频率高影响到了换装作业质量和效率,爱恨交织叫工人很头疼。

作为工厂车间电工的佘亚军,看着新来不久的“爱车”,经常遭到“投诉”,“ 案人”和需要“立案”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这种新型电瓶车以往从末维修过,他暗下决心必须对叉车进行技术改造。他将这一想法向副所长梁衍品做了汇 ,得到了梁所长的支持。他对照书籍弄清电源构造原理,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换向器直接操纵主电路,而主电路电流较大使换向器触头经常烧损。俗话说:无病不死人,“症结”找到了,下一步就是重点治疗了。更换新的触头价格高还需要向厂家订购。他决定自己动手攻克难关。叉车运行操作频繁,公用导线与换向器连接处使用的编织铜线经常折断。他决定改造换向器,他先将换向器整体拆下来,改用 2 只 KP2 型直流接触器代替换向器,然后用小型的换向器开关控制 2 只 KP2 型接触器,来完成前后换向动作。改造后经过试车很成功。革新改造后的换向器具有操作灵活、不易损坏、维修方便等优点,故障率较过去减少了70%以上。而且,由于使用的直流接触器和换向开关与现有其他叉车使用的很匹配。货源充足,价格也低,仅此一项每台叉车每年就可节约材料费 1500 余元。

液压抓改一改80 年 代 中期,木材进口量开始大幅增加。为提高原木换装能力,适应极速发展的运量需要,换装所从吉林冶金机电设备制造厂购入了液压抓。没曾想刚一使用,问题就出来了。这种液压抓是五齿圆柱形,不便于换装原木。这到手的先进设备不适用,一时间人们有些无奈。副所长梁衍品又动起了脑筋。他针对换装原木的特点,将五齿液压抓改成了四齿液压抓。齿距重新测算,按照尺寸重新设计,要求厂家按照设计好的图纸批量生产。这种经过“破坏性”改造后的液压抓投入使用,取得了成功。使用新型液压抓换装原木,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节约了钢丝绳索具的全部费用。让原木换装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同年,该革新项目获海拉尔铁路分局装卸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1990 年还获得哈尔滨铁路局全面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革新要具备才能,“革新人”就是聪明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潜心专研、乐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有才能的“革新人”,将落后的、淘汰的设备改造成具有生命力的新的产品和装备,继而转换成生产力,革新大作为,为能人拍手叫好。

陈会利 马志刚收 苑春光集整理)

满洲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18年11月4日 上午10:25
下一篇 2018年11月4日 下午9:0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