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最具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
50张安全事故动图大合集
每一张图都是血的教训
一图胜过十场培训
这50张动图
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更能冲击人们的灵魂
拨动内心最深处
对安全最为渴望的那一根弦
并时刻紧绷着
……
让我们进入正题
·
·
·
·
·
·
·
·
·
·
—— 01 特种设备类(承压类) ——
2016年 5月12日上午10时15分许,上海奉贤区南奉公路681号一公司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造成1死2伤。
—— 02 特种设备类(机电类) ——
—— 03 高处作业类 ——
员工问为什么要系安全带
就给他看这个
—— 04 灼烫事故类 ——
—— 05 触电事故类 ——
—— 06 机械伤害类 ——
违规将头、手伸入机器内
—— 07 建筑施工类 ——
不系安全带、不装安全防护 ,无任何防护措施作业
—— 08 电动车类 ——
自杀式闯红灯、超速行驶
—— 09 机动车类 ——
不系安全带、高速上停留、倒车不留心
—— 10 日常生活类 ——
各种作死
每一起事故都发生在
不经意的一瞬间
每一起事故都触目惊心
他们本来可以好好地活着
只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那些违章行为
少戴了一顶安全帽
少系了一根安全带
少安了一张安全
或者超了一点速
或者走了一会儿神
或者多看了一眼手机
……
人就这样残了、没了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的人这么多
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违章的人,他们一般抱着这样的心理
① 侥幸心理。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抱着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伤己不一定死人”。
② 经验心理。在生活、工作中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错误地认为安全规则是一种束缚,安全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③ 省事心理。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只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和简单,在生活、工作中能少动就少动,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就将就。
④ 从众心理。看到他人不安全的行为并未发生事故,就盲目跟从仿效。如果不跟从仿效,有的同班组同事还嘲笑,还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
⑤ 恐慌心理。有些人本来技术不熟练,平时又不开展应急演练,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惊慌失措,无法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甚至在发生意外时胡乱操作错上加错,而导致酿成大祸。
违章不一定会出事,但出事大多是因为违章!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所有安全事故中高达90%以上都与违章有关。因违章而导致死伤的事故已经数不胜数。可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血淋淋的事故仍然不能使我们受到警示、得到教训呢?除了侥幸心理、经验心理、省事心理、从众心理和恐慌心理作怪之外,关键就在于大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的行为习惯
既是个人平安
家庭幸福的支点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支点
也是国家兴旺昌盛的支点
我们该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呢?
怎样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
01/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范生产安全管理,认真做好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的落实,使检查整改规范化、技术培训制度化、安全管理标准化,扎实做好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要形成长期、长效的安全管理文化,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将安全规程、安全要求化为员工的自觉习惯和行为。
02/
警钟长鸣,安全常讲
要利用班前会、安全警示牌、宣传标语、安全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大力激发安全生产“正能量”,时时提醒职工勿忘安全生产,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要大力抓安全亲情教育,组织开展发送安全祝福短信,邀请家属参加安全座谈会,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家庭,让员工亲属常吹安全风,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03/
海恩法则,抓早抓小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一些细小的错误行为很容易被忽略,有的职工甚至视而不见,个别管理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必然会助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因此,对一些“未遂先兆”,一些小的隐患、小的意外要做到抓早抓小、分析总结,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以防小的隐患从量的累积转化成大的事故。务必要强化“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务必要以小见大,务必要防微杜渐,钉牢安全的“铁钉”。
04/
墨菲定律,杜绝侥幸
墨菲定律即“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引申到企业安全管理上就是“凡是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就必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很多不安全行为习惯,都是侥幸心理造成。今天没出事,不等于明天不会出事;之前一直没出事,不等于某一天不会出事,大意、侥幸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将管理前移、处罚前置,把安全隐患当做安全事故一样严肃对待,加强事前督办,减少那些走形式的检查。要培养员工“邻里失火、自查炉灶”的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05/
创新方式,养成习惯
部分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甚至存在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等生产习惯。而一个人工作习惯的形成或者改变,与他自身的情况以及所处企业的内部环境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动脑筋,创新方法,可以把员工的生产安全行为纳入考核指标,将安全行为习惯与考核奖励挂钩,要推动一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促使员工自觉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06/
热炉法则,执“法”必严
热炉法则意思是说,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一座烧红了的“热炉”,它具有3个特点:一是事先警告,此炉是烧红了的,一看便知道它能烫伤人;二是不管贵贱亲疏,谁碰它它就烫谁;三是说烫真烫,不是摆架子吓唬人的。要确保安全生产,企业仅仅有了安全管理制度还不行,还要遵循“热炉法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安全操作规程得到执行。否则安全管理制度就变成了“橡皮筋”和“稻草人”,失去了约束力和震慑力,生产安全就无法保障。对于安全执法部门来说也是一样,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及时督促企业整改,该处罚的处罚、该查封的查封,这样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才能对企业员工产生有效的约束力。
07/
坚持原则,无情胜有情
安全生产,关乎生命。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有情”,对违规操作的人员 开一面,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后患无穷”。一次得过且过,事故就可能会悄悄带走员工的健康和生命,那时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无情”。 安全管理人员对待工作要不打折扣,落实制度要铁面无私,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要敢于揭露、正视、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宁可事前招来“骂声”,不要事后听到“哭声”;宁可事前当“黑包公”,不要事后做“红孩儿”。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安全意识的树立
安全观念的形成
安全习惯的养成
都非一日之功
既需要员工个人自觉地“修”和“养”
也需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督促
只有大家都养成了安全的行为习惯
才能远离事故、远离伤害
才能让员工家庭幸福美满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01
事故经过
2017年6月13日7时50分左右,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的一家机电公司发生一起叉车事故。
叉车驾驶员袁某在下降货叉的过程中,叉车车身突然前倾,钢卷带着货叉砸向地面,导致叉车尾部翘起,使得放置在叉车尾部的配重钢卷滑向驾驶员座位,袁某被座位和叉车方向盘挤压死亡,叉车损坏。
应急救援情况:事故发生后,公司员工董某拨打了110,公司员工一起把配重钢卷往后移开,将伤者袁某救下来,公司担心拨打120急救车来不及,自行开车将伤者袁某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救治,医院于8时50分宣布袁某死亡。
02
事故发生原因
1、直接原因
该机电公司违规在叉车尾部增加配重钢卷1.6t,叉车驾驶员袁某无证驾驶,违规操作,货叉在下降过程中,叉车失去平衡,尾部翘起,配重钢卷滑向驾驶员座位,致使驾驶员袁某被挤压死亡,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间接原因
1、该公司使用未经检验的叉车;
2、该公司仓管员袁某未取得叉车司机证书无证驾驶叉车;
3、该公司叉车使用管理混乱,未对事故叉车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未对叉车驾驶员袁某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3、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企业叉车管理混乱、使用未经检验叉车、叉车驾驶员无证驾驶、违规操作引起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
03
经济损失情况
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
具体包括事故赔偿145.5万元、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3万元、工资补偿1万元、医疗费用0.5万元和固定资产损失价值5万元。
04
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1、对于公司代表人童某
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职责,未组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未有效督促、检查公司叉车安全管理工作,使用未经检验的叉车,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建议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建议昆山市公安局对其立案侦查。
2、对于叉车驾驶员袁某
无证驾驶叉车,违规操作,造成自己被挤压死亡,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但在事故中死亡,建议免于追究责任。
3、对于公司安全负责人童某、安全管理员娄某
未有效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该机电公司公司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4、对于该机电公司
未有效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使用未经检验的叉车,违规在叉车尾部增加配重钢卷1.6t,安排无证员工袁某驾驶叉车,是本起事故的责任单位,建议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公司实施行政处罚。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1、要加强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
2、要求企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主动申 特种设备的检验。
4、在日常监管中要按照检查计划切实加强执法检查,发现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
5、要督促事故单位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6、加强对同类企业的行政指导和事故警示,督促企业吸取事故教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