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的永川区,短短几年时间,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17年1月,永川机器人产业聚集的永川高新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工业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之后,永川区又重点完善了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务等体系,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到2018年,永川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集聚企业100余家,包括德国西门子、埃马克、利勃海尔、华中数控、固高科技、广数机器人等龙头企业,形成“支柱产业+新型制造业”双轮驱动。去年,永川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
打破技术垄断,本土六轴多关节机器人亮相
在永川的机器人产业中,不得不提到弧焊机器人,该机器人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六轴多关节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垄断,且价格不到国际同类机器人价格的一半。
“这是一台六轴弧焊机器人,名字叫‘永川’。”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工业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叶云波胡饿死,这台机器人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六轴多关节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垄断,其四大关键零部件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整体性能、精度和可靠性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弧焊机械臂能够在半径1.4米的范围内活动,移动速度能达到每秒1米以上,重复定位精度小于0.05毫米,空间直线精度小于0.3毫米,空间圆弧精度小于0.5毫米。
简单来说,就是在焊接时,能够在绕一圈又返回原点,其精度能在0.05毫米以内,当以每分钟2米的速度运动时,其沿直线或圆弧运动之后,精度也能在0.3毫米——0.5毫米之间。
将围绕机器人打造产业链
作为重庆首批新型高端技术研发机构,位于永川区的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背靠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固高科技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及技术人才。
据介绍,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已组建了10个创新研发团队,吸引了全国各地50余名专家博士、180余名科研人员加盟。
叶云波表示,早在10多年前深圳固高科技就已研发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和驱动器,同时还拥有核心硬件、伺服、机器视觉等核心部件,借助这些研发成果,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打造出包括先进装备、机器人应用、开发平台、数据传输在内的智能装备,通过供应链管理、工艺数据等助力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终端应用。目前,已形成了技术开发、系统解决方案在内的6家创新创业公司集群。
其中,重庆凯宝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是投资的企业之一。
重庆凯宝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川河说,针对弧焊机器人的推广普及,他们提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一套可定制化的程序,依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让客户拿到机器人后直接用。
吴川河说,工业机器人必须和产业相适应,重庆的汽车工业生产流程中,需要焊接工艺,弧焊机器人适应了产业需求。同样,整体打包系统化的服务也适应了市场客户的需求。
预计2020年重庆智能产业产值可达7500亿元
“ 一北一西”两大机器人产业园相成互补,又齐头并进,成为重庆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两大“拳头”。同时,璧山区也在积极筹建机器人产业园。未来,重庆机器人产业或将呈现三足鼎立、多点开花的发展势头。
在此基础上,长江流域(重庆)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重庆联盟是一个区域合作及产业服务平台,将作为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区域机构,接受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指导,由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协助和支持其在重庆地区开展相关活动,共同服务企业、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增长。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重庆已初步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生产、机器人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截至2017年底,重庆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3700余套。川崎、ABB、发那科等世界知名企业已悉数来到重庆,广数、新松、华数等知名国内企业在重庆发展良好。
到目前为止,重庆已累计推动200多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2.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2.5%、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8.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计划,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建成7个智慧园区、20个智能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和2000条数字化生产线。预计2020年重庆智能产业产值可达7500亿元,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