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柯尼(天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大叉车是叉车还是正面吊?正面吊是叉车吗?要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就不得不说道说道正面吊的发展史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整个集装箱行业仍然主要依靠重型叉车来装卸集装箱。然而,重型叉车不仅不能跨箱作业,也无法处理低于水平面位置的集装箱,为现场操作带来很大局限性。同时,叉车技术的进步无法匹配日益发展的集装箱搬运需求,设备翻车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需求是催生产品的第一原动力。设计师们开始对重型叉车进行改造,研发生产了专门装卸集装箱的设备——正面吊,不仅提升了操作安全性,还提高了堆场单位面积集装箱存储能力和装卸效率,节省投资费用。因此,重型叉车就是正面吊的原型和前身。

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一行九人的改革之旅

??正面吊真正得以发展是在80年代的欧洲,期间,来自瑞典的一批先锋设计师将正面吊逐渐设计成熟。其中,以Ole Osterlund和Nils Olof Larsson为设计核心,包括Conny Persson和Roger Persson两位设计工程师在内的九位先驱,突破了重型叉车设计原理,经过两年的潜心实验,在1986年底,成功设计出瑞典正面吊雏形,并且将正面吊产品系列化和商业化,让更多人能够真正应用到正面吊。

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1994年,这九位设计工程师先驱同时加入并接管了SMV,创办了全新的SMV公司,这就是今天位于瑞典的科尼总部。自此,Osterlund和Larsson团队展开了传承之旅,继续延续和发扬瑞典叉车文化,开启了全球重型叉车发展的新篇章。

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现在,九位先驱多数已经年老退休,转战幕后,而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专家Roger Persson和Conny Persson正分别担任科尼总设计师和生产总监,坚守原产地瑞典,设计生产着领先的叉车设备。

正面吊的亚洲之旅

??1980年代末,集装箱运输以及“集装箱化”的概念在亚洲流行伊始,一台由Larsson团队制造出来的集装箱正面吊,从瑞典交付至香港。

??1989年抵达香港,作为全亚洲早期的正面吊,这位“移民”很快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种种症状。当时它面临着很多新麻烦,比如亚洲集装箱普遍比欧洲重很多,作业强度也高出很多,零部件规格不匹配等严峻的现实问题。

??所幸的是,得益于另一位行业人物的努力——罗瑞平(Ken Loh),作为这台正面吊的交付工程师,突破重重障碍,将欧洲前沿技术首次在亚洲市场“完美着陆”。

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为了尽快让机器开始正常作业,罗瑞平密切跟进现场状况,并与客户一起发现问题。在他和瑞典技术团队积极的沟通协作下,原本的机器在材料、零部件规格等方面做了很大提升,“脱胎换骨”之后终于能投入稳定长久的作业。

??有了这次合作,以及后续主导的一系列客户服务变革,使得设备性能与市场应用的匹配度日趋协调,在罗瑞平先生和团队经年累月的努力下,正面吊逐渐得到普及。

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正面吊的未来之旅

??21世纪已进入智能化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互联 +才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这时候,科尼再次引领改革,率先将智能化与数字化融入重型叉车的设计中,带领行业跨入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科尼40年,集装箱正面吊的进化之旅

??科尼设备两大智能力量——EMC master和TRUCONNECT?,突破了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管理等多个行业问题。智能“大脑”的精确运算适时为机械提供高效动力,确保安全性并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截至目前,科尼智能TRUCONNECT?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在前线应用近20000套,成为客户选购的先决条件。

??在科尼,未来发展的每一步设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19年7月27日 下午1:19
下一篇 2019年7月27日 下午5:05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