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4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
身处数字化时代洪流中的制造型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避免成为时代的弃儿。
-
步入2020年,人们愈发认为由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物联 和大数据引发的数字化趋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要求企业重新思考设计原来的运作模式。其实早在1996年,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就已预言数字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是即便在政策先行及全球领先的互联 企业技术扶持的前提下,这条路依旧布满荆棘。年初的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将迎来新一轮以智能化、互联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浪潮,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受限于战略认识、数字技能、资金储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困境。
与之情况相近的,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公司在联合发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中称,在采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技术方面,超过70%的工业企业仍受困于“试点困境”,且正在积极大规模部署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企业比例只有29%。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厅长徐旭带队重点调研了天能数字化建设情况,并给予高度肯定。同时,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公布,天能列第16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一个事实:从“破冰”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这一层面而言,天能正在做出成绩。
△浙江省经信厅厅长徐旭带队调研天能
在认知、资金和技术的推动之下,有些行业已经找到了“头部模式”。我们将从三个关键词着手,解读天能数字化转型中透出的闪光点,也希望借此能对转型阵痛期的中小型企业及制造型企业以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一:精益智造。
能做到数字化转型聚焦自身特色。
数字化转型涵盖了技术、数据和运营内核,从中可以有效地提取和集成差异化解决方案,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动作,而是以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天能在实行全面数字化转型前已经用了多年时间做数据采集、连接、整理及数据分析、可视化工作,为数字化转型进阶到下一阶段做足了铺垫。
绝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在精益化方面相对落后,天能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利用利用数字化软硬件技术和工具,来固化、简化并优化精益化。天能的产品以工业消费品为主,因此在实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没有选择逐大流式的盲从,而是抓住行业特征与自身产品属性,精准立足精益智造。积极构建柔性智造平台和大数据云驱动平台,同时通过设备管理、设备利用、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大力打造数字化车间,实现完成各工序数字化全覆盖,利用智能制造、物联 大数据推动天能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天能先后获得“浙江省首批上云标杆企业”、“2018年省级制造业与互联 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等荣誉,铅炭电池数字化车间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关键词二:把握机遇。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
2017年,“数字经济”正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 告。《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告》预测,2030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将会达到77%,超过153万亿人民币的GDP贡献将来自于数字经济。2018年3月,政府工作 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定位不只局限于新兴产业层面,而是将之提升为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混合多云、云数智融合等领域面临着升级和转型需求,如何运用新技术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重塑,无疑是每一家企业都在思考的大问题。
天能在制造业转型萌芽期就认识到传统制造型企业主动拥抱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张天任董事长在深入调查后敏锐地察觉到,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时代孕育制造业发展机遇。随着互联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制造业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全球制造业迎来了数字化变革转型的新时代。他认为,天能数字化转型一旦确定方向与路径后,行动宜早不宜迟。
△天能的数字化智能工厂
关键词三:企业责任。
发挥领航作用,引领行业同走数字化转型之路。
△张天任代表在两会期间审议《政府工作 告》
在两会期间,张天任董事长就加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推动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增长从“低起点高速追赶”走向“高水平稳健超越”、供给结构从“中低端增量扩能”走向“中高端供给优化”、动力引擎从“密集的要素投入”走向“持续的创新驱动”、技术产业从“模仿式跟跑并跑”走向“自主型并跑领跑”等方面,向上提交了具体建议,积极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艰苦但必经的阶段,制造型企业尤是如此。而一旦我们能数字化重塑当下,就有底气实现智领未来,就像湖畔大学第三届企业家学员们在论文答辩中一致认为的那样:数字化时代才刚开始,传统产业最有机会从中获益。
当然,须注意的是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一味崇尚技术或停留在狭义的产品制造层面,而应涵盖从产品、到成体系的服务,到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再到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而最终要实现的是满足广阔的用户群体在数字时代不断更迭的需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