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柳州柳工叉车公司生产车间经常能看到一个还默默工作的身影。或敲打着电脑键盘,或繁忙地测量计算着工件的尺寸,他是青年员工的良师益友——邵以坚,一位成熟、和蔼、稳重的“大阿叔”。2014年,他被评为广西柳工股份公司模范党小组长、柳州柳工叉车公司质量标兵和劳动标兵。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加入柳工,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1989年7月,刚从中专毕业的邵以坚加入了柳工这个大家庭,分配到大修配件厂(后更名为:柳工附件制造有限公司)。从车间的一名普通的机加工操作员到车间检验工,再到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计量工,邵以坚一干就是20多年。回忆起在柳工工作的这些日子,邵以坚感慨道:“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的。”
2009年7月,为了响应公司号召,邵以坚主动提出来到柳州柳工叉车公司参与新工厂搬迁后的检验技术工作,并坚持从基层质量检验工作做起。
当时,由于柳州柳工叉车公司刚完成搬迁,员工对产品质量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新招收的检验人员都需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在这传承的过程中,邵以坚没有退却、没有拒绝,而是勇敢的挑起培养后进检验人员的工作。“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他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该公司成立6年来,邵以坚带过的徒弟和拥有专业职称技能徒弟达到17人。
从柳州柳工叉车公司成立到现在,邵以坚检验过的车架、油箱、驱动桥、传动轴、门架等产品不计其数。每一次产品有故障出现,为了第一时间获取宝贵的信息,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有一次,该公司有批出国机因客户急需,生产车间接任务后紧急开始组装。然而车架与配重搭配问题导致组装生产进度缓慢,配重有几吨重,车架有好几百公斤,查找原因和调整都不易开展。这时邵以坚使用吊装器具吊起底部进行测量,从配重与车架底部开始,自己趴着小心翼翼地测量计算着,正是有了他细致地测量,最终查找出原因,帮助该公司如期完成这批紧急订单。
对邵以坚来说,这些沉重的机械零部件就像一件件艺术品。为了找出当中的瑕疵,沉浸其中的他常常忘了下班、吃饭,有次甚至在烈日下工作了几个小时后中暑了也浑然不知,正是他这种忘我的精神,为内外反馈改进获得了珍贵的原始数据。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想要徒弟做得好,言传身教很重要。”邵以坚注重对后辈的培养,独立创造出一套系统性培训、培养方法。从1994年至今,邵以坚带过20名徒弟。由于一些徒弟对三大量具知之甚少,为此邵以坚首先让他们了解量具的构造,再细心教会量具的读数原理、测量方法,以及对量具的修理和保养。通过科学合理的传授方法,1名徒弟于1999年获得《高级计量鉴修工证》;2011年1名徒弟经考核获得市劳动保障局授予的《中级检验工证》。2013年1名徒弟的改善项目入选股份公司改善案例图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