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一国经济的基本元素,企业强则国家强;若只是GDP扩大而企业不强,那么,国家仍然大而不强。
综合上市公司2015年年 和2016年国家统计局一季度数据和财政部的3月末数据,就不难发现,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加杠杆,但民营经济加杠杆的力度大大小于国企和地方政府,如一季度民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5.7%,国有企业则达到22%,尽管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略有回落,但负债规模仍在上升。
可见,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社会债务的增速要快于企业盈利的增速,所以,经济就很难获得一个良性循环。
正面的因素主要有,1)十三五规划的落地,推进改革转型和创新,可能带来的效率抬升,如国企改革、信息经济、制造2025等;2)政府稳中求进政策托底,如一带一路、房地产新政带来的盈利改善;3)宽松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带来财务费用率下行。
但负面的因素或更现实,如通胀的压力或导致货币政策不再继续宽松;为了稳定股市,导致股权融资规模难以扩大(一季度事实上也如此,目前不仅IPO融资规模非常小,连再融资的审批也收紧了),债务率水平继续上升;外部环境继续走弱,影响中国的出口等等。
相信大家都认同,中国需要解决的经济深层次的问题不是稳增长,而是结构性问题,这也是中国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原因。总之,从上市公司的年 和季 上,并没有看出经济见底的明显迹象,如果改革能够真抓实干地推进下去的话,改革在企业层面的效果在今后几年或将逐步显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