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对铅蓄电池等四大行业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然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在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难题
[正文]
2017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对铅蓄电池等四大行业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然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在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难题。
生产责任延伸制面临诸多难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铅蓄电池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成,通过回收废旧铅蓄电池实现铅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尤为重要。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回收体系,推动铅蓄电池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铅蓄电池行业稳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张天任表示,目前,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在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难题。
一是主体责任不清。《方案》对整个系统中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者的责任没有规范性要求,正规体系很难建立。
二是正规回收不易。蓄电池生产企业从事废电池回收申办危废许可证难度极大,且各省市政策并不统一。铅蓄电池回收不像一般废旧物品那样,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是想收就能收,只有具备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从事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和处置等经营活动,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具有较高的申请门槛,众多企业或个人难以达到要求。
三是税收政策不合理。国家从2016年1月1日起对铅蓄电池征收消费税,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合法生产企业生产成本远高于非法企业,使其不具备价格优势。而个体商贩由于不含税交易,也没有污染处理成本,就可以抬高废电池回收价格,争夺废电池货源,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和再生铅企业处于“无饭可吃”的境地。
构建铅蓄电池规范回收体系新生态
为保障生产责任延伸制度的有效执行,张天任建议,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延伸制度配套政策链,构建铅蓄电池规范回收体系新生态。
一是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的操作细则和规定,加快制定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生产者责任延伸评价管理办法等,使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更具有操作性。
三是完善信息化监管服务。充分利用物联 技术,积极推进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设,为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提供《方案》实施监管大数据,为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政策提供服务。监管部门可通过物联 技术平台快速地掌握废电池流向及数据,进行铅再生冶炼监管。国家部委也可以根据决策信息进行政策调整。通过物联 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动铅资源循环体系的建设,完善配套经济政策和回收规范标准,有力引导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度的保障措施。对非法运营、非规范回收运作、环保治理未达标的蓄电池企业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坚决取缔淘汰,重点打击非法产业链的违法经营活动,切实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成长,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