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机器人火爆之季,其火爆程度可以从相关领域概念股的走势看出端倪。而最近的两会,也已然成为人工智能的舞台,3月5号总理李克强将“人工智能”首次纳入到政府 告中,其战略地位从而得以体现。
然而,从行业良性发展角度来说,越是风口,才更加需要鉴别真伪。毕竟,风口上的猪即使飞起来,自己没有翅膀也终会掉下。有的企业浑水摸鱼,利用家长对机器人的粗浅认知,只要长得像变形金刚,会唱歌、能闪光、还可以走几步,就是机器人了。对不起,即使是二十年前的玩具赛车也可以闪光,有炫酷的音乐,关键跑得还很快。这么low的“机器人”,我们不认。
不少商家也注意到,只是在外观上模仿已经不能“忽悠”知识阶层的父母了,尤其是城市中产以上的高知。但这也没什么难的,只要给机器人加上一个电机,再安装上避障系统,这样所谓的“机器人”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动作。但往往,最终它们的结局也只是“开箱惊喜”,这是自然,即使是小朋友也没有耐心对着不停重复的三五套动作“不离不弃”。虽然比起“长得像变形金刚”在智能上有所进步,但如果这样就可以称之为机器人,不服不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