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如何通过创新将世界改造得更美好,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国专利金奖获奖企业,中联重科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以及专利增量提质,拥有较为突出的经验与成果。在世界产权日到来之际,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博士和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总设计师黎伟福讲述了关于知识产权的背后故事。
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对技术和智力要素的依赖大大超过其它行业。中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始终以创新精神领跑行业技术发展。
“中联重科累计授权专利7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件;境外分别在欧洲、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发明专利授权100多件。”任会礼说,“无论在产品研发、制造还是市场拓展上,中联重科均开展了自身知识产权评估和他人知识产权风险分析预警。同时,建立了盘活专利资产的机制,公司知识产权工作也为企业新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了解,多年来,凭借对技术的不断革新,中联重科斩获了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1项。其中,“动力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是中联重科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的科技创新项目。
过去,我国超重型装备几乎被国外垄断,严重制约着国家能源发展命脉。究其因,在于超重型装备的“心脏部件”动力系统的控制技术异常复杂,是我国长期未能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
如今,这项专利被广泛应用在了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各类大型以及超大型工程机械上。中联重科ZCC3200NP履带式起重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起重重量高达3200吨,可应用到包括了AP1000第三代核电吊装以及石油化工等超大型工程施工领域。
资料显示,ZCC3200NP履带式起重机屡次在国内大型核电站建设中“大展身手”。2014年,ZCC3200NP履带起重机完成了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总重近500吨的安全壳钢衬里穹顶整体吊装,这是世界最重的核电穹顶吊装;2016年,ZCC3200NP履带起重机助力山东荣成华能石岛湾核电站项目建设,成功吊装全球首座四代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和核电装备制造两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这是中国制造了不起的飞跃,一举改写了此类重型装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历史。“不仅如此,采用这项技术的设备还走出国门,广泛参与了印度等国的核电、风电项目建设。”黎伟福说。
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引擎,这是中联重科矢志不渝的追求。中联重科每年仍然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日前,中联重科全新推出了一系列4.0产品,深度运用传感、互联等现代技术,使产品迈入更加智能的时代。“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产品能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就好像设备也拥有了‘大脑’,能感知外部信息,会主动思考。”任会礼表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