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机器人”成高频词汇
随着智能交互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主席Oussama Khatib表示,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将变得更加聪明,在众多领域和场合成为人类重要的助手和工具。而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服务型机器人”也成为人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告(2017年)》(以下简称《 告》)显示,2012~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长率接近17%。2017年,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4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为2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为56亿美元。
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兴起,服务机器人迅速崛起,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告》显示,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69亿美元,2016~2020年的平均增速高达27.9%。2017年,全球医疗服务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16.2亿美元、7.8亿美元、5亿美元。
《 告》显示,2017年,预计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2.8亿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其中,工业机器人42.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3.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4亿美元。特别是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成为机器人市场颇具亮点的领域。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0.3亿美元,今年将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8%,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速。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5.3亿美元、4.1亿美元和3.8亿美元。到2020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9亿美元。
我国服务机器人比肩欧美
把握产业趋势拥抱机器人时代
对于未来的机器人时代,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雪楠满怀希望。他表示,将来会有运算速度更强大的硬件,基于这些更强大的硬件,过去很多人工智能不能非常好地“跑出来”的性能将会更好地体现出来,从而做得更好。他认为,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在发展中将会出现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弱场景应用的机器人将逐渐趋向于玩具化。这些低成本制作的玩具级的东西,快速放量,能够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人工智能的要素。
第二,人工智能不再是专属公司的特权和游戏。会有很多专业级公司参与进来,比如BAT、小米、360等不同的企业都会参与进来,它们的参与会让人工智能趋向于免费化。“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的服务、硬件卖得特别贵,这只是短期现象,很快会趋向于免费。同时大量的普通消费者会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建设,就像过去没有人会做 页一样,发展到今天有了微信这样的工具,我们都成为了 页和 页内容的建设者。”刘雪楠说。
第三,真正的场景实战级的人工智能是生态融合式发展的,不是单一发展的。许多机器人最后是和人工智能叠加和融合的,例如,康力优蓝的优友机器人在银行能提供服务,同时也在和养老公司、教育公司合作。刘雪楠表示,“所有的人工智能负载到它的本体上之后,这个机器人就是多面手,它的人工智能也是全面的。”
第四,限定场景应用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率先启动。比如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小朋友可以对模块化的机器人进行拆解和组装。在限定环境里,人类绝对可以做得非常好,这些市场都会率先启动。
最后,刘雪楠认为,智行合一的操控者将成为未来机器人时代的霸主。“过去IT时代的霸主,互联 公司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360等,硬件企业是苹果、华为等,它们分别控制了应用和硬件。而在机器人时代,市场霸主将是智行合一的操控者,一方面它要控制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它又要控制本体,通过对本体的控制,控制商业行为。”他甚至预言,“未来5~10年,就会有大量的能够行走、运动的智能机器人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会做到机机互联、人机互联,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