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现场安全检查表

(适用于各类生产车间,但仅限于通用要求)

序号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1.      车间

   定置

   管理

制定车间定置图并及时更新。
2.      产生相同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相对集中,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开;员工休息间、会议室等聚集场所与作业区域隔离。
3.      推车等简易搬运工具应明确规定放置地点;对安全通道和堆放物品的场所要划出明显的界限或架设围栏;堆放物品的场所应悬挂标牌,写明放置物品的名称和要求。
4.      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无突出或锐边物品。
5.      通道和作业

   环境

人车分离,车行道和人行道宽度符合要求:行人通道≥0.8m;叉车单向行驶≥2.0m;车行道≥3.5m;通道线明显清晰。
6.      车行道、人行道上方的悬挂物应牢固可靠;当人行道上方有移动物体时,应设置安全防护 ;处于危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置防护栏杆,并有警示标识;地面平坦,高低差不超过5cm;无绊脚物;坑、壕、池应设置盖板或护栏;排水管 畅通,路面无积油积水;主干道及人行安全通道无占道物品。
7.      设备设施操作点脚踏板应齐全完好,牢固可靠,且采取防滑措施。
8.      生产作业点、工作台面和安全通道采光照度应满足生产作业的要求;疏散通道应配备应急照明灯;照明灯具应完好。
9.      设备

   设施

   布局

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的范围计算):大型≥2m、中型≥1m、小型≥0.7m;大小设备同时存在,均按大型设备计算;其中设备外形最大长度≥12m为大型, 6 m~12 m为中型,<6 m为小型。
10.      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最大的范围计算):大型≥0.9m、中型≥0.8m、小型≥0.7m;——设备与墙柱之间应按照最大距离计算,大型≥1.1m、中型≥0.8m、小型≥0.7m。
11.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允许放置工具箱; 操作空间(设备间距除外),大型≥1.1m、中型≥0.7m、小型≥0.6m。
12.      各种操作、观察部位布置应便于操作;各种操作、观察部位布置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
13.      安全防护和

   安全联锁装置

车间应建立设备安全装置台账;其中应包括安全联锁装置、安全 警装置、职业危害现场通风和现场除尘装置等;并明确管理和保养检修责任班组或责任人。
14.      设备保养检修计划中应包括对安全装置的保养检修,安全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员每季度对安全装置维护保养情况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并保存记录。
15.     
16.      防护 、罩等材质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无明显的锈蚀或变形;安装应牢固,工作时不应与可动部件有接触或产生摩擦,机械运转时防护装置无振动或松动。
17.      急停开关完好有效,能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
18.      急停开关形状应区别于一般控制开关,按钮应突出其他按钮的外平面,有醒目的红色标记。
19.      急停开关周边无障碍物,不得影响的正常使用。
20.      严禁人为变动、破坏或拆卸安全联锁装置。
21.      安全联锁装置完好有效,防护罩(门)打开后,设备相应部位应立即停止工作;关闭后,人工在控制程序上进行复位,确认故障消除后才能重新运转。
22.      安全联锁装置外观完好,各种螺丝连接紧固、不缺失,位移、无变形,无破损现象。
23.      机械手 机械手作业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封闭的防护栏。
24.      机械手必备的检修门和开口部位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设安全销和光电保护等防护装置或上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接触设备运转部位、设备误启动。
25.      机械手液压管路或气压管路应连接可靠,无老化或泄露;控制按钮应齐全,且动作准确。
26.      机械手执行机构应定位准确、抓取牢固;如有自动锁紧装置,应灵敏、可靠。
27.      管道 汽、气、水、料等各类管道应完好,无跑、冒、滴、漏;管道各类阀门完好,启闭灵活,性能可靠。
28.      热管道应加保温隔热防护层并完好有效,无法防护的应有防止烫伤的警示标志。
29.      工业管道的标识应符合要求。
30.      安全标志和劳防用品 应明确车间需有标志的部位及标志要求;形成安全标识清单。
31.      各类标志符合安全标识清单要求;标识牌是清晰、完好、牢固、可靠;进口设备的外文安全标识,应译成中文。
32.      生产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长发必须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必须系扣。
33.      车间噪声点人员应佩戴防噪声耳塞。
34.      车间粉尘作业点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
35.      设备吹扫时,操作人员佩戴防尘口罩。
36.      照明

   采光

作业现场的照明采光应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37.      照明装置完好有效。
38.      生产现场职业危害

   控制

设备隔音罩、板等应完好,操作时不应敞开。
39.      设备润滑状态良好,无异常噪声。
40.      除尘系统完好有效,无泄漏。
41.      车间自然通风良好,机械通风或空调系统完好,有效。
42.      建立设备放射源和放射装置清单,明确设备管理、内部保卫责任人。
43.      各放射源和放射装置的金属密封盒完好,固定牢固,严禁随意拆卸。  
44.      放射源和放射装置所在部位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每月对放射源金属密封盒进行一次检查,并保持记录。
45.      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佩戴个人放射源接受剂量检测卡,每季度 政府主管部门检测,保存记录并公示;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情况应进行日常监视或测量。
46.      设备微波装置防护装置完好,无损坏。所在部位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47.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及防治要求、操作规程;公告栏内容完整、及时。
48.      生产现场的、噪声、粉尘、化学物、微波设备泄漏、高温等场所每月至少一次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视,并保存日常监测记录。
49.      现场公示各类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并把接触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本人。
50.      对于超标点和体检出现的问题,应进行分析,采取必要整改措施降低危害;并保存公示及相关整改记录。
51.      生产现场作业安全 操作现场有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人员熟悉并执行其内容。(现场有电脑或显示装置的可使用电子版本)
52.      设备所带的安全标识完好,清晰,不被遮拦;外文标识应翻译为文标识。
53.      人工装卸作业时平板应完好,物品及时堆放在平板上以免阻塞通道;箱包堆放平整,固定牢固,防止掉下砸伤人。
54.      人工推车的液压、机械、紧固、转向等装置完好有效。
55.      设备清扫和维护时,应关闭设备,停机作业。
56.      设备检修时,应停电并悬挂警示牌。
57.      进入筒体、柜体等设备内部作业应设监护人,严禁关闭门、孔等通风口;属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应办理审批手续,并对含氧量进行检测,并现场准备空气呼吸器。
58.      进入筒体内作业前将隔离开关放在关闭位置,用挂锁锁住或拔下钥匙自带,或由现场监护人员保管。
59.      在筒体、柜体内电焊作业时,应穿戴防滑鞋,应防止中毒、窒息等危害发生,在作业后应清理现场可燃物。
60.      电气

   线路和设施

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或非燃硬塑料管保护,线路架空或在地面穿金属管敷设;线路完好无损,无接头、破损、老化或过载。
61.      配电箱、柜及设备外不得有裸带电体;设备或配电箱、柜上的电气元件有可靠屏护;设备电气线路绝缘和接地完好,设备电气箱、柜除维修外,不得打开用来散热或其他用途。
62.      配电箱、柜、板有编号,标识所控对象的名称、编号等,且与实际相符合;配电柜应有单线系统图,标明进出线路、电器装置的型号、规格、保护电气装置整定值等;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插座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或标志。
63.      现场无未经批准的临时线路;现场不得使用未经过批准的大功率电气。
64.      消防

   设施和器材

各部位安全出口和疏散标志完好,安全出口门确保完好无破损,能开启自如。
65.      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禁止堆放物品,保持畅通;疏散通道设置应急照明并完好有效。
66.      现场有室内消火栓、灭火器配备示意图或清单,包括配备位置、型号和数量。
67.      现场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器每月检查合格的现场记录,并明确记录责任人;其中二氧化碳灭火器应灭火器每半年应检查一次重量,用称重法检查,称出的重量与灭火器瓶体钢印所示总重量相比较,如果低于钢印所示量50g的,应送维修单位检修;干粉灭火器每半年检查干粉是否结块。
68.      室内消火栓符合以下要求:

   1 消火栓、阀门设置地点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识,不应上锁,周边不得堆放物品;

   2 消火栓箱内设施完好,无杂物;

   3 消火栓水带采取双叠式或卷式,外观完整无损、无腐蚀、无污染现象,与接头绑扎牢固;

   4 喷水枪完好,无锈蚀,放置在规定位置,能与水带接头完好结合。

69.      灭火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并符合以下要求:

   1 灭火器的铅封、销闩等保险装置未损坏或遗失;

   2 灭火器筒体无明显的损伤、缺陷、锈蚀、泄漏;

   3 灭火器喷射软管完好,无明显龟裂、喷嘴不堵塞;

   4 灭火器的零部件齐全,并无松动、脱落或损伤现象;

   5 灭火器的驱动气体压力在工作压力范围内。

检查人:    日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21年3月16日 上午8:52
下一篇 2021年3月16日 上午9:4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