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应该会继续在机器人(19.240, -0.72, -3.61%)产业的大道上发力狂奔,那场景想想就很壮观。
今纶
2015年9月,广州市的原萝岗区和原黄埔区正式合并为新的黄埔区,现在对外的官方名称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2017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434.73亿元,增长5.0%。GDP总量居全市各区第二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7%,比天河区少605.37亿元”,说实话,我对此有点惊讶,因为它与印象不符。
那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到底做了什么?我挑自己关心的说——正在形成一个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准备打造全国最具规模与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也就是说,咱们可以暂时忘了黄埔军校和开发区那些楼盘的广告,现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是机器人的“集结地”,据媒体 道,这里生产的机器人正在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包括东莞、顺德。这样的广州东部,对于绝大多数广州人可能是完全陌生的,而当我对相关行业、区域做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头脑中总是浮现这样的景象:机器人集结,从广州东部出发。
工业机器人有四大关键部件,包括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减速器。其中,减速器是一个核心构件,在技术上是最难突破的。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数控已经拥有了包括减速器在内的核心技术,水平可以跻身国际一流。更进一步研究该企业,广州数控的产销量已经连续12年位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三。(我打赌大多数广州人根本不知道这家企业,但他们可能人人都知道马云)。诺信数字的立式加工中心配备国产数控系统,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约45%(这家企业更没人知道了)。
这是两家离我在越秀区的办公地点不算远的企业,但是我对它们的了解是在我有意研究广州的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时才有一点进展,此前,完全是一头雾水。这还是得怪广州的企业家们太不会宣传,太低调务实,如果能和某些大佬一样经常上各种节目、论坛去发表言论,应该不至于给我们一个面目如此模糊的企业形象。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的数据如何?官方资料显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形成了从机器人上游关键技术、零部件的研发、中游整机生产到下游系统集成方案供应的产业链条布局。作为广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集聚区,共集聚知名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企业75家,2017年1-10月,实现总产值达135.7亿元,同比增加11.2%,约占全市规模的三分之一。
当然,综合来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确实面临困难,竞争者也很多:挑战之一就是存在用地发展瓶颈。科学城、西区、东区、永和等片区产业基本没有新的产业用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用地指标也供不应求。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内自不待言,早就有上海、徐州、常州、重庆、昆山、青岛、哈尔滨等地迅速推进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园区及基地建设。省内也有佛山顺德早在2011年就荣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2012年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837亿元,2013年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牌建设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也力图打造全省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虽然也把“聚焦重点”、“全产业链”、“三轮驱动”作为努力提升的方向,但是面对剧烈变化的格局,确实也面临一定压力。
但是广州人就是这样:越有压力就越是奋发图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应该会继续在机器人产业的大道上发力狂奔,那场景想想就很壮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