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深圳造机器人变“聪明”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表示,根据专业研究 告,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且增速在30%以上,国产机器人目前已进入爆发阶段。
毕亚雷表示,凭借深圳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的高端人才和资本市场,依托中国3C产业集聚地——深圳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深圳机器人产业可谓如鱼得水。目前,机器人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AI热潮的推动,深圳机器人智能化也不断提升,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介绍,深圳机器人行业产值已经超过800亿元,发展十分迅猛。而据《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469家,机器人产业产值约787亿元。
香港“造脑”深圳出产品
国际顶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也纷纷在深圳布局。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KUKA机器人(库卡机器人)近日“落户”深圳,设立分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与德国库卡被称为“四大家族”,技术与市场影响力深厚,是全球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标杆。“正是看准了深圳工业市场的迅猛发展,KUKA选择2018年在深圳设立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尚海龙对粤港澳大湾区颇为看好,“湾区和AI结合是必然趋势,深圳年轻人居多,缺乏高端人才,但拥有高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香港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有顶尖大学,这两座城市可以互补”。
“我们很早就在深圳建立了本地化技术支持和服务团队,在他们的支持下,深圳机器人企业才会大量应用科大讯飞的技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继栋说,深圳是机器人硬件中心,未来科大讯飞会持续加大在深圳的投入,涵盖算法、商业落地等方面。科大讯飞专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毕亚雷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如果机器人相关技术没有嵌入到具体场景应用中,就很难找到市场,比如科大讯飞在翻译、会议等领域研发出的相关技术,应用场景明确,其价值就容易体现。
“进口替代”不再是口号
尽管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快速,但大部分尖端市场此前都被海外公司垄断。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改观。“我们的生产线已经与国际巨头对标,部分产品性能已经超过它们”,董状说,“国产替代进口已经不再是口号、梦想,而是大家确实在做的事情。”
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源头创新较为薄弱是业内人士屡屡提及的短板。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表示,深圳用30年成为全球智能硬件生产制造高地,现在又将这种优势与机器人等最新产业结合,并应用至医疗、教育、家庭等领域,但深圳还可以做得更好。他建议,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国外已经有数十年的积累,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与国际上的重要实验室、国际机构进行联合研发。
KUKA机器人中国首席执行官文启明分析,3C产业过去一直属于劳动密集产业,未来对自动化的需求将非常大。KUKA在3C领域除了向市场推广小型机器人外,对3C产业的应用也会投入大量资源。“KUKA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进行数字化业务转型的发展方向,与深圳发展新经济,不断从生产型工业企业向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型创造业企业跨越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文启明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