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武汉市首个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启动,来自北京、吉林、江苏等地的150余名职院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全国机械行业首期智能制造培训班第一批学员,将展开为期7天的“回炉”培训,学习如何操控调整工业机器人。
据悉,本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安装、编程、操作与控制、调试与维护的技术人员、相关工种企业培训师、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等。通过培训,造就一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创新发展型的人才队伍,培训合格学员将颁发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相应等级职业能力认定证书及相关结业证书。
据介绍,今年1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了1800余万元设备,完成了该平台的一期建设。主要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实我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去年3月,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武汉发布了工业机器人的职业技能标准,填补了国内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空白。如今,武汉又有了全国首个行业培训平台,将为行业人才更好地提供提升技能、规范操作的服务。
工业机器人与传统技工相比,优势在哪里?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副总裁熊清平说,以喷釉机器人为例,一个机器人在8小时内可以完成480件,而2个工人同等时间只能完成256件,且机器人喷釉优等率在98%以上。当前一名喷漆技工的市场劳动工资是6万元/年,而一台机器人价值25万元,如果按企业每天3000件的量来算,企业每年可节省500万元。再加上机器人不会“喊累”、不会“休息”、不会“旷工”,生产可以三班倒,而且机器人的精度比人工更高,技术和效果也更好。
目前,全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约50万台,近年来产量比以往增加了60%。因此,该平台的搭建对企业规范化生产、员工技能标准的衡量、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很好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今后每年将为全国输送万余名高端人才操作工业机器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