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给了AR更大的想象空间,AR看起来市场比VR大,脚步也快,但迟迟不能上量的设备,看起来还在消磨入局者的耐心
有了AI的加持,陷入沉寂的AR(增强现实)正在回温。
继2017年谷歌发布ARCore、苹果推出ARKit后,更多的AI公司开始加入AR的竞争。2018年6月27日,AI独角兽公司Rokid发布带有人脸识别的AR眼镜,6月25日,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推出AR特效平台Byted Effect,今年4月,另一家AI独角兽公司商汤科技,也推出了旗下的AR开发者平台SenseAR。
据第三方数据平台Digi-CapITAl预测,至2018年年底,苹果ARKit、谷歌ARCore和FACEbook的AR相机平台CAMEraEffects平台将累计超过9亿用户。
AI技术加持
技术开始实现商业化,意味着AI技术已经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用”。这对于AR产业来说,是一针强心剂。
有了AI技术,AR的想象空间也将更大。智能手机替代PC成为新一代计算平台后,智能手机行业也逐渐进入饱和状态,不少人都开始猜测谁会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他认为,视觉技术的加入,让AR眼镜有希望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AR能否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AI技术能够为AR的应用提供更多机会,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也在公开场合提到,更好的AR需要更好的AI来实现。
AI技术在某些领域实现“可用”,但AR技术目前整体来看还不够成熟,这受制于多个因素,例如,李树欣提到,在AR环境里,摆动中的汽车仪表盘还不能被很好的看清楚,但这也是受到 络带宽的影响,因此,包括他在内的AR从业者们,都在期盼5G时代的快速来临。
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就在重点探索5G+AR,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在6月27日的GVRC(全球虚拟现实大会)上提到,咪咕正在深入研究AR技术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模式,包括更加丰富的赛事直播模式,以及为训练、健身提供虚拟场景等等。
“在5G通信 络的支持下,用户体验会有明显的提高,AR技术也能为体育、电竞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点。”王刚说道。
AR比VR实用性更高?
创办徕创之前,李树欣曾经创办小米生态链公司摩象科技,负责小米的VR产品,2017年7月,他离开小米,转型做AR创业,“AR的应用场景比VR更丰富。”他说道。
而AR的应用相对就更加广泛。在制造业领域,技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AR实现不同岗位的人员协作,在销售大型设备时,也可以通过AR进行展示,免去了繁杂的运输过程。在教育领域,AR技术可以为线上教育提供真实的线下场景。在汽车行业,AR不仅能够辅助驾驶,还能在汽车维修方面实现远程操控。
但应用场景丰富,AR的从业者们也并非一帆风顺。
李树欣在过去一年里,接触了各个行业的客户,但他发现阻力非常大。“大家都觉得AR很酷,都想用,但是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他说道,“比如说有的要求续航能力要够,有的又要求可以录像,还有要求AR眼镜戴上能够和普通眼镜完全看不出区别的。”
当技术还不能实现通用时,就需要聚焦,此时,有细分行业经验的公司,有一定的优势。
美国工业软件公司PTC很早就看到了AR的方向,2015年,该公司收购AR设计平台Vuforia,随后推出了企业级AR平台ThingWorxstudio。
工业是AR应用的重点领域,AR技术可以用于在物理样机制造之前,进行设计创新或改型,也可在已经制造出来的设备上进行改装设计,能够节省新设备的上市时间和成本,加速创新。在销售环节,可帮助用户或销售人员进行交互式、虚拟化的选装选配,同时,还可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发布,让观众更好的体验新产品的功能、优点。
目前PTC的AR业务已经实现了2000万美元的营收,并且增长迅速,Matthew Cohen透露目前的增速在80%-100%。
AR在B端应用的关键,在于垂直行业公司的推动,而在C端被熟知和接受,就需要手握大量用户的巨头来主导。
在C端,AR与智能手机相结合是最自然的方式,苹果与谷歌是智能手机时代的霸主,占据了iOS和安卓两大入口,他们在AR的推动上有先发优势,例如苹果手机实现AR功能后,使用AR的用户可以短时间内突破数亿人次。
硬件仍然薄弱
在苹果和谷歌的引领下,中国的科技巨头们也在跟进。去年8月,淘宝推出AR开发者平台AR Buy+,希望提升线上购物体验;去年11月,腾讯推出QQ-AR平台,为开发者提供AR基础技术;去年12月,京东也发布了AR开放平台天工,着眼于新零售升级。
与VR更多是各个公司自己埋头苦干相比,AR行业已经开始呈现出相对成型的体系——巨头打造平台、行业公司深耕行业应用、硬件公司打磨产品设备。
而目前,其中最薄弱的一环就是AR硬件产品——目前市面上还找不到可以量产的消费级AR设备。
今年3月开始,就陆续有Magic Leap开始量产AR设备的消息,6月,该公司发布了较为详细的产品细节,但具体定价和上市时间仍是未知数。
仅仅依靠智能手机,无法完全体现出AR的技术效果,整个行业都在期待新设备的诞生。此前,彭博社透露苹果的目标是在2019年储备好AR眼镜技术,产品有望最早在2020年发货。
巨头已经入局,行业需求明显,硬件设备正在逐步突破,AR行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当然现在AR还是很早的阶段,但是我认为AR的成熟曲线会更快,因为潜力巨大。 ”Matthew Cohen说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