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向公众展示基于人工智能的区域能源规划设计系统,提早3天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布完展位的袁渤巽早早准备好了VR眼镜,并特地把系统的展示页面染上了颜色。
即将于9月17日正式拉开帷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其展区提前3天向全球的媒体开放。在这场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的大会展区里,无人车、无人机和各样机器人吸足眼球,但大量的亮点还在背后,那就是不断进化的算法和解决方案,以及实实在在的技术应用。除了华为、商汤、阿里巴巴、小i机器人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应用外,平时更多隐在幕后的技术也走到了公众面前。
据袁渤巽说,基于人工智能的区域能源规划设计运用了物联 、最优化、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神经 络算法等多种技能,整套设计可以把能源效率提升20%,实现人力节约70%、投资节约30%、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40%、环境噪音降低等多个好处。目前,中建上海院已经完成合肥滨湖新区核心区等8个案例。
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开发的EV大数据平台每一天都会对上海新能源汽车进行“素描”,即时监控和展示正在运行的新能源汽车。“这个应用平台的数据每30秒刷新一次,你看,目前正在运行的是新能源汽车是25788辆车。目前已经接入了有2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覆盖了全上海所有的车辆。”该研究中心研究部高级项目经理张文杰告诉第一财经,每辆车的数据都从整车厂直接接入,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些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状况,以便政府对新能源车辆进行更好的引导和管理。
同样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大数据智能研判平台也是交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该平台集纳了和交通相关各部门的官方数据,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提炼出上海交通的规律和特征,从而做出事故研判,助力整个上海的交通执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