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其他国家的制造业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比如日本制造业衰退的体现,已不仅局限于撤出家电市场,还包括重型的机械制造行业。 日前,日本最大的工业制造集团三菱重工就宣布关闭其在华的一家叉车工厂。
日本制造”式微”?日企在华叉车产量缩水三分之二
据日媒 道,10月19日,日本三菱重工的子公司三菱Logisnext宣布,将于11月末关闭该子公司位于中国合肥市的一家叉车工厂,并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位于大连的工厂。 据了解,这家工厂拥有近200名员工,主要产品是中低价位的叉车,年产能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6000辆。
近年来,由于中国本土生产企业的崛起,三菱的叉车遇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中国开始转向投资新基建领域,三菱的叉车销售量大幅减少。 如今位于安徽的工厂叉车年产量只有2000辆,缩水了三分之二。另外,今年疫情也对该企业的销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某种程度上,这也侧面证实了日本制造竞争力”式微”,在走下坡路。近年来,由于无法与中国企业竞争,包括松下、夏普等一些日本制造企业纷纷关闭部分在华工厂,甚至退出相关业务,如今三菱Logisnext做出当下的选择实际是一种延续。
中企加速崛起,日企寻求在华投资新领域
事实上,随着中国企业加速抢占中高端制造业领域,包括日企在内的许多外企受到中企冲击、甚至被淘汰的现象还会高频出现。 比如,据 道,去年由于竞争加剧,三星和索尼都停止了在中国的智能手机生产,而前者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5%大幅萎缩至现在的1%。
值得玩味的是,在中文互联 上,时常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日企在撤离。但这种想法存在一定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还具备很大的增长潜力,日本制造企业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毕竟这也是它们长期维持在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松下曾经是家电巨头,但由于竞争溃败而在中国家电市场逐渐失去分量,但松下仍在持续投资中国市场。今年6月,松下宣布将加大投资,在中国增产面向5G零部件的PCB材料;今年8月,松下宣布投资2.2亿元在中国佛山市建设涵盖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新工厂。
其实在中国市场,最终能留下的日本企业往往都是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也由于这些企业存在和继续投资,中国的制造企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