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南京】极美南京:走进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和栖霞区
炎炎夏日,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上“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滚滚江水朝岸拍,江面上船来船往,一艘艘货轮接连停靠,一座座岸桥即时装卸,卡车穿梭在集装箱和吊臂之间,司机们坐在岸桥驾驶室里小心谨慎地操作着摇杆,并透过脚下玻璃紧盯着吊爪锁定、起吊、平移、下放……作为长江沿岸规模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常年来不曾停歇,彰显出强有力的经济脉动,而它只是南京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00万标箱;7月13日,“南京—太仓—海防—胡志明”东南亚集装箱外贸航线也正式开通,助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设备也会直接影响港口的生产作业,所以我们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修理等,如此一来,这两年我们大型装卸设备增加了十几台,但现场故障数降低了约6%。”赵雪松说。
为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打造良好学习氛围,该村创建了“桦墅学堂”,将村内闲置的老厂房改造成农家书屋,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据悉,桦墅学堂还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桦墅凤凰农家书屋获评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当天下午,尽管炎热难耐,但还是有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钓鱼、钓虾,体验露营和采摘项目。“从2012年起,我们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村党委副书记孙超群介绍,因村庄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坐拥山水资源,于是便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从环境治理、基础建设,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开发特色物产等,建设三产叠加的美丽乡村。十年来,该村已从“藏在深山人不知”变为市民郊游的热门地。
同样迎来蝶变新生的还有江南水泥厂。当天活动的最后一站便是这个拥有85年历史的工业遗存。1937年,水泥厂刚建成时,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和工艺最先进的水泥厂。后来,在党的引领下,其填补了我国无高标号水泥的空白,创造了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工业辉煌。
作为民族工业发展中的一帧缩影,如今的水泥厂已经修缮一新。幽静的林荫道、标志性的小黄楼,草木规整,窗明几净,置身其中,恍若隔世。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江南水泥厂承载着坚韧的红色基因,多年来,它也从工业产业往文化旅游方向转型与发展,建设成为饱含历史文化遗迹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据介绍,伴随着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南京栖霞片区将以更大力度打造开放高地,加快区域融合、三区融合、城乡融合步伐,实现跨过绕越向东发展的历史飞跃,并充分利用好南京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龙潭港等开放平台,力争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做示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