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外运物流华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智慧物流”考察团一行抵达未来机器人,与CEO李陆洋博士就即将上线的自动化仓储项目进行了详尽的技术交流,副总经理莫海洋先生邀请考察团一行参观未来机器人无人仓,并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此外,双方还围绕智慧物流、仓储机器人的优劣势、项目实施经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图:产业及时转型是中外运保持基业长青的秘诀
“我们之所以只做无人叉车,并在这一领域坚持了3年“,李陆洋博士介绍道,这主要是因为未来机器人团队深知任何一款搬运机器人产品的落地都需要大量数据支撑,这包括大量场景量支撑的技术能力和行业认知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被整合’的形式,更快的获得场景落地,通过数字化完成产品的进一步迭代升级。”这与中外运提出的智慧物流3.0中的数字化相契合。未来机器人愿意与中外运一起深化“智慧物流”,实现更大程度的降本增效。
搬运机器人无缝嵌入现代物流产业?峰值效率与绝对效率之争
在物流领域,仓储平台的建设对物流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截至2017年底,我国营业性通用(常温)仓库面积达10.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其中立体库约占26.4%,平方米库约占58%,楼房库约占15.6%。
继一轮“圈地“扩张之后,仓储自动化的布置也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要求:AGV(自动导引小车)、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先进设备系统已然是标配。然而,在视觉识别、人工智能、LOT技术进一步突破前,机器人作业的效率很难达到人工作业效率。自动化仓储在信息化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转运和存储环节却一直是短板。高昂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让众多物流企业对搬运机器人望而却步。
“机器人虽然不能达到人工搬运峰值效率,但机器人一直保持峰值效率“,李陆洋博士介绍到,搬运机器人无缝嵌入现代物流产业,需要流程的优化,减少影响机器人运作的迸发式问题的发生。
“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认识”,在谈及项目落地方案时,中外运华南公司总部合同物流自动化负责人高总监感慨道。此次中外运即将上线的自动化仓储项目,占地20000多方,未来主要用于产业供应链仓储物流业务,仓内规划覆盖全产线的自动化仓储设施。未来机器人无人叉车担负的将是仓库内“血液“流通的作用,此次未来机器人将挑战9米以上料笼堆叠,这在agv行业内也是首例。
“我们与客户的互动更像是‘答题’,由于AGV下游产业场景多样,一套固定的产品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我们不生产主机本体,所以会将更多的技术资源用于解决客户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未来机器人已经可以对市面上6大品牌叉车产品进行无人化升级改造,包括林德、立至优、科朗、杭叉、合力、瑞博特等主流叉车产品。随着对不同场景项目经验的累积,未来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对仓储物流和产线物流两大块大场景的多项技术应用落地,包括产线转运、产线到仓库、高位存储、多层精准码垛等应用。
图:中外运考察团观看无人叉车多层料笼精准堆叠演示
副总经理莫海洋先生邀请考察团一行抵达未来机器人无人仓,考察最新开发的多层料笼堆叠技术应用。此项应用基于对用户场景的深度理解,在已有的项目经验之上提升了无人叉车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做到高位精准堆叠码垛。这一突破将进一步拓宽在未来机器人在深度和广度2个维度上的场景应用。
图:副总经理莫海洋先生介绍VisionNav无人叉车的感知技术
中外运考察团询问了无人叉车空间感知和导航定位技术,并对未来机器人无人搬运叉车产品的稳定性和技术高度表示了肯定。最后,双方对建立项目合作表达出了强烈的期待,在智慧物流领域,双方可以深入交流、彼此赋能,实现降本增效和高效经营。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