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物流,对于大多数货物来说,使用托盘、塑箱、周转筐等在财务角度来看是资产的东西来承载,用叉车、拖车、手动液压车等设备来辅助移动,就成了物流过程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资产设备是物流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虽然物流资产非常重要,但往往管理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容易出现一些状况。比如因资产设备数量不足引起生产停线或发货停摆、管理不善导致大量资产设备损坏或 废、年度盘点时发现不少资产不翼而飞等。
完整清单
要管好资产设备,首先得清楚自己有什么资产设备吧。管辖范围内的整个物流区域有多少台叉车,其中多少电动叉车多少柴油叉车,什么型号什么年份;多少个托盘,多少是木托盘多少是塑料托盘,多少是“田”字型多少是“川”字型……需要进行使用范围和作业区域的明确划分,最好还能做标记或编号。
拥有并维护好资产设备完整的清单,是进行管理的基础,只有每个运作区域清楚自己的资产设备明细,才有条件控制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只是整个部门、整个仓库一本大账,那将是后期混乱的导火索。
使用登记
物流运作过程中,货物的进出记录一般是完整的,但很多人会忽视使用记录,比如托盘在厂内不同仓库间周转没有进行登记,叉车借调不做记录……到了资产盘点、设备维修时才去追问谁借的、谁搞坏的,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此,各运作区域要掌握每一种资产设备的购买、借调、维修保养、盘点、 废等明细记录,才能控制好资产设备的管理不出意外。
有人说只要把自己区域的资产设备完全置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不外借就行了。这只在部分地方适用,比如叉车定人,哪台车指定由谁开,出了问题就找他。但在大流通的环境下,托盘、塑箱、可回收瓶是不可能不在整个供应链各方进行流转的,因此不能阻挡流通,只能做好使用登记。
结果分析
记录不是为了“有”,而是为了“用”。通过定期回顾清单明细和使用记录,我们能知道各个运作区域每一种资产设备的使用率、周转率、维修金额、 废数量、调用情况等数据,用于提高资产设备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甚至可以用来指导后续资产设备的购买、租用方向。
资产设备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会增加成本,采购和管理所花费的成本;也不是越少越好,太少可能会影响货物的正常周转,甚至引起生产停线。只有通过维护完整的清单、保持详细的使用记录,定期回顾运作数据,才能用最经济的数量和成本,支撑起最大量的货物周转。
提到物流,物的流动不能自己完成,因为它没有翅膀也没有脚,于是对于大多数货物来说,使用托盘、塑箱、周转筐等在财务角度来看是资产的东西来承载,用叉车、拖车、手动液压车等设备来辅助移动,就成了物流过程中最普遍的现象。
维保记录
要让资产设备能正常使用,首先要建立维护保养体系。通常资产设备的故障不是没有征兆的,一旦发生损坏时,只要去查看该台设备的维保记录,就能找到不足:1.维保记录缺失,代表管理不善,问题在发生之前未被发现;2.维保记录完整,但所有故障发生之前都未记录到问题的前兆,代表执行不力,维保记录流于形式;3.维保记录完整且故障前有记录相关的征兆,代表行动不迅速,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之间跨度太大,小问题拖成大故障。
维保计划
只有维保记录显然是不够的,相对比较被动,因为不同资产设备的性能、使用习惯、作业环境不同,零部件的磨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根据厂家的说明书和建议,加上自己运作的经验累积,制定符合自身的维保计划,并按此严格执行,确保资产设备在发生故障前经过了排除和保养,减少紧急维修的情况发生。
维保费用
每次保养应记录相应的工时和费用,特别是分别记清正常的维保和紧急维修的数据差异。通常情况下,正常维保的工时和费用是可以预期的,而突发故障趴下的资产设备,因为要排查问题花费时间会更长,主要零部件损坏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可能导致更多部件 废,维修费用会高得多。因此我们详细记录每次维保、维修的工时和费用,就是希望将更多不可预期的故障,提前到可预期的保养中来控制,并且通过数据来准备易损件的采购和储备,甚至可以拿来做维保外包(或部分外包)的依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