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工业互联 ”512工程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5G+工业互联 发展目标,到2022年,我国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 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 ”内 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行业平台,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随着互联 +发展的应用,工业机械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制造叉车,到 70 年代才初具规模,到目前已有 80 多家叉车生产企业、30 多家仓储叉车和轻小型搬运车辆企业和 10 多家独、合资企业。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内叉车企业通过自身技术创新,打造自身品牌,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培育出了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世界排名前列的叉车企业。
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方面:2018年我国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累计销量为63万台,同比增长191%,占叉车总销量106%。其中,国内销售50451台,同比增长159%,出口12603台,增长338%。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方面:2018年我国全年累计销量为12万台,同比增长1797%。其中,国内销量为9252台,同比增长186%,出口2836台,增长1604%。 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方面:2018年我国全年累计销量为206万台,占叉车总销量345%,同比增长466%。其中,国内销售113712台,同比大幅增长4482%,出口92242台,同比大幅增长4892%。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方面:2018年我国全年累计销量为316万台,占总销量529%,同比增长784%。其中,国内销售256814台,增长649%,出口59242台,增长141%。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及仓库等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
目前国内的叉车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集中度较高。相对于其他大型机械行业,叉车行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仅安徽叉车(合力)与杭州叉车这两大龙头企业就几乎占据了市场近60%的份额。
(2)整体技术能力提高,出口增长较快。目前我国叉车已经大量出口到俄罗斯、意大利、英国等制造业强国,显示出我国的叉车的制造技术已经得到了国际买家的认可,国产叉车以其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具备很高的市场竞争力。
(3)产业周期上仍处于发展期。不同于国外已经完全成熟的叉车技术,我国叉车产品和叉车产业尚处于高速发展期,产品技术仍需发展完善。
(4)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产品竞争白热化。目前我国叉车市场的竞争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第一类是国内主流大企业,如合力和杭叉,品牌知名度较大;第二类是外资叉车巨头在国内投资建设的生产企业,如日本丰田叉车,这类企业工艺成熟,技术先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第三类企业包括新进入的较具实力的非叉车生产企业,如江淮重工、中国重汽集团以及大量的民营机械制造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仍有中低端为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均有待提升。
通过对比从2015年至今,近五年来装载机上半年的销量数据可以发现,装载机销量自2016年起保持了高速的恢复性增长,并在2018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同比微增。
出口市场表现抢眼
2019年上半年,各类型装载机累计出口12626台,同比2018年上半年的12037台,增长4.89%。其中,5吨装载机出口1395台,占比11.05%,增长44.3%;3吨装载机出口660台,占比5.23%,增长5.6%,3T及5T装载机仍为装载机出口的主力机型;滑移装载机出口54台,增长125%;挖掘装载机出口116台,增长63.4%。
纵观2019年上半年,装载机行业持续回暖并稳步提升。总体来看,中国装载机市场依然是仅次于挖掘机的第二大工程机械机种。其不仅在本土市场有可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海外也有着极大的潜力。因此,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继续重视装载机业务的发展,持续推进装载机技术的发展和升级。
在行业市场发展如此迅速的同时,叉车装载机行业发展也遇到了很多瓶颈和问题,例如,销售渠道无法打通,售后维修问题难,线上线上信息不对称。今年在工业互联 布局的同时,重庆叉车装载机维修销售互联 +小程序平台正式上线,创始人庞长均先生,从事叉车装载机销售维修十几年,深知行业的痛点和需求,在他的带领下,互联 布局将很快打开传统销售维修市场,同样帮助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和线上布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