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下一站高地《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12月17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了《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氢云链小编对深圳的氢能产业政策感受为:专啃硬骨头、示范项目“非热门”!制氢储运技术标准先行,抢占下一代技术高地。整体感觉“很深圳”!

抢占下一站高地《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具体分享有如下几点:

1、定位:肯定了产业发展地位,强调“战略性”。一直以来,外界都认为深圳对于氢能产业是“犹豫”。本次政策中,深圳终于给氢能产业定了位:“实现碳达峰目标和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如此一来,氢能在深圳的基本盘算是定下了,产业发展速度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氢能跟着深圳碳中和的轨迹走,总不会做得太差。

2、特色:重技术,重标准,“很深圳”。一般而言,产业政策都会对优化产业布局、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平台和基地,推进示范应用项目等内容优先重点描述。但深圳不按套路出牌:

(1)深圳的政策文件却以标准为先,强调打造覆盖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的标准规范体系,并明确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2)在技术突破方面,除了常见的几大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外,对于海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核能高温制氢、CCUS、LOHC等前沿且“略显偏门”的技术也重点照顾,颇有一种抢占下一代氢能技术高地的意味。

3、规模:产业规模适中,示范场景“非热门”。深圳的产业规模目标不大不小,2025年500亿,2035年2000亿。作为对比,广州的规划是2025年600亿,2030年2000亿。作为一个示范项目起步较晚、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的城市,深圳规划的产业规模还算适中。

在示范场景方面,除了车用领域,深圳还重点提及了无人机、供电供热、船舶等,相对不那么“热门”。除了深圳地理位置(临海)和本土企业产品发展方向等因素外,打差异化发展的牌也可能是重要因素。

4、务实:明确以外地氢源为主,“资源整合”。对于氢源不足的问题,深圳并不避讳,甚至将东莞、惠州的副产氢资源作为深圳的“优势”,明确提出“以周边地市氢源输运为主,以本地分布式现场制氢为辅,多元布局氢气供应保障能力”,资源整合的思路在氢能领域依旧通用。同时初步规划了8处加氢站选址。

规划相关信息如下:

一、发展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展望203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规划》从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应用示范推广3方面对氢能产业做了进一步的目标规划。

1、创新能力建设

建成氢能标准研究、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检测3个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20项左右,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15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部分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产品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产业集聚发展

建成2个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氢能特色产业园,形成协同发展、特色鲜明产业集群,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不少于100家,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3、应用示范推广

实现氢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前沿新兴及交叉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其中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氢能船舶1-3艘、氢能无人机不少于100架。

二、重大工程

(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工程

1、在制氢环节,《规划》指出重点围绕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海水制氢、核能制氢及涉氢检测等领域制定相关标准。

2、在储运环节,《规划》指出围绕金属储氢、液化储氢工艺流程及液氢储罐、有机液态化合物储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标准制订。

(二)氢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建设氢能产业特色园区,以龙岗国际低碳城、龙华求雨岭等片区为核心,充分利用区域现有发展基础,高水平、高标准打造配套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市级氢能产业园区,集中建设配套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引导氢能高端要素集聚,营造氢能产业良好发展生态。鼓励大鹏新区等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区级氢能产业园区。

(1)国际低碳城氢能产业园: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布局建设氢能产业园,搭建氢能标准研究平台、检测试验平台、安全运营监测平台,围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附加值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配套技术与产

品开发,布局开展一批典型氢能产品应用示范。

(2)求雨岭氢能产业园: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布局建设氢能产业园,重点围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附加值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配套技术与产品开发,探索管道掺氢输配技术和配套制氢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开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产品应用示范。

(三)氢源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1、多渠道保障氢源供应

以周边地市氢源输运为主,以本地分布式现场制氢为辅,多元布局氢气供应保障能力。充分挖掘深圳周边地区制氢潜力,与东莞、惠州、珠海、广州、阳江等周边氢源地市开展区域合作,丰富氢源获取途径。进一步提高电解水制氢技术水平及转换效率,逐步降低制氢成本,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光伏、谷电开展分布式现场制氢,提升绿氢供给比重。

2、科学布局加氢站建设

参考佛山等地加氢站建设经验,规范加氢站立项、审批、监管流程,明确加氢站建设审批主管部门。根据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和终端用氢需求情况,统筹推进固定式和撬装式加氢站建设;探索油氢、气氢、电氢等混合建站发展模式,试点在利用率较低的加气设施基础上改建加氢站。

  • 氢能产业园:根据龙岗、龙华氢能产业园区技术研发、制造及相关示范应用需求,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固定式加氢站。
  • 港口码头:根据妈湾、赤湾、蛇口及盐田港码头部分叉车、拖车等氢能应用示范需求,在妈湾电厂、盐田片区配套建设加氢站。
  • 深汕特别合作区:根据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城际客运应用示范需求,配套建设固定式加氢站。
  • 光明区:根据物流车应用示范用氢需求,在公明片区配套建设固定式加氢站。
  • 龙华区:根据物流车应用示范及加氢站用氢需求,在水围工业区配套建设固定式加氢站。
  • 大鹏新区:根据重卡、通信基站、热电联供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用氢需求,在坝光片区配套建设固定式加氢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下午5:34
下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下午6:1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