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冷链物流园区发展新密码,共享生态模式显活力

冷链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急需突破

物流园区是一种新形式的业态,是资源和服务的集合体,提高了物流资源的集约化程度,增加了规模效应,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份陆续统筹建设物流园区。到2017年底,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的统计,全国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600家,年均增长10.7%。

伴随着近些年冷链物流需求规模的急速增长,冷链物流园区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47万亿吨,同比增长18%,2021年需求规模将达到约4.7万亿吨。2017年,全国冷库容量已达到4775万吨,冷藏车保有量达到14万台,均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百分率。

启达乔泰冷链咨询认为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园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市场型冷链物流园区。此类园区是目前库房出租率最好,盈利水平最高的园区。园区依靠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租赁价格较高。如北京的西南郊冷库、武汉的白沙洲冷库等。目前由于受到各类新零售新经济模式的冲击,传统批发市场在未来几年必然要进行转型和升级。届时这类依靠批发市场生存的冷链物流园区,业务模式较为单纯,以仓库租赁为主,对城市配送、电商分拨等业态不够了解,冷库建设模式较为传统,多数为多楼层地堆库,温层较为单一,缺乏理分货操作区域,不太匹配现代物流运作要求和设备作业要求。一旦批发市场业态发生变化,其冷链经营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二是仓储型冷链物流园区。此类冷链物流园区一般建在离市区距离较远,或靠近港口和道路中转枢纽的地方。通常存量较大,地价便宜,建造成本较适合,适合大批量的产品储存,如进口水产品、国家储备肉、水果保鲜库等。该类冷链物流园区虽然不依靠批发市场生存,但其业务模式相对单一,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缺乏整合力度,其盈利能力有限,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不足,更难以形成 络化运营。

三是综合冷链物流园区。此类物流园区是目前大多数冷链物流园区的存在形式。声称涵盖了多种运营模式和多个产业,可以供租赁、常低温存储、物流作业、贸易等多种服务。但在实际运营中,主营业务还是以租赁、仓储为主,其它业务发展较慢甚至成为装饰。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各类业务之间缺乏高效的组合方案,二是没有有效整合冷链供应链上的不同主体。

总体分析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园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主要有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两大类问题。比如受政策影响较大,盲目建设,有的冷链物流园区以冷链名义得到政府优惠土地后,改变规划方向,加大商业建筑面积,减少冷库面积或拖后建设;投资方很多没有农产品流通或者物流经验,投资风险较大,遇到的困难较多。

共享生态模式展现巨大活力

综合性物流园区已成为发展趋势。《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 告(2018)》显示,当前园区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存储、运输和配送等传统业务领域,另外,转运、贸易、信息、货代等业务同样发展迅速;具备流通加工、金融物流服务功能的园区只有30%左右。超过一半的园区具备停车、办公服务、餐饮、物业、住宿、修理等配套功能。部分园区还具备金融、保险、税务、工商、海关等配套功能。

通过对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的进一步深化规划,启达乔泰冷链咨询根据多年冷链项目落地规划经验,认为共享生态模式能促进冷链物流园区稳定快速发展,得到巨大的成长空间,该类园区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占地面积较大,少则上百亩,多则上千亩,通常有数栋物流建筑。二是园区内进驻了多家具有上下游关系业务关系的冷链主体,比如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企业、食材贸易企业、连锁零售企业、电商企业、餐饮企业、食材加工企业、设备租赁企业等。三是“共享生态”的冷链物流园区应是以物流业务的核心进行上下游整合的模式。比如城市配送业务,可集合连锁零售企业、电商企业、餐饮企业等城市冷链物流终端的配送,以城市配送业务为链接点,可整合低温仓储、少量常温仓储、分拣、流通加工、运输等相关物流业务。在共享物流服务的支持下,可引入共享中央厨房业务,为餐饮企业提供标准的加工场地和统一的物流服务。集合了餐饮、电商、零售等流通终端企业后,同时可引入食材贸易企业,也可开展区域集货、分拨等干线物流业务。中央厨房、食材加工、食材贸易等业务引进顺序与有无可根据园区实际情况调整,但物流业务须为核心,作为连接上下游企业和多元化业务开展的关键点。四是园区内业务多元化,除上述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多种业务模式外,还具备多项衍生配套业务。比如设备租赁与共享,典型的例子如托盘、周转箱和叉车等物流设备;比如供应链金融、原材料委托采购等。

在共享生态模式下,冷链物流园区将真正地发挥出集约优势。比如节省基础设施投资,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率;共用水、电、气、通信、交通、银行、工商税务、办公、饮食等配套设施,供应链上的同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业务互相协作,共享物流配送、仓储、采购等功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运营效率;产生产业集群效应;便于政府监管。

共享生态模式案例分享——罗牛山冷链物流园区的规划运营

罗牛山冷链物流园

作为海南省畜牧业龙头企业的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亦是海南省最大的“菜篮子”工程保障基地,罗牛山冷链物流园是海南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食品综合冷链物流园区,也是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325亩,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包含5座大型现代化多温层食品仓库和1幢高标准写字楼,主营第三方冷链物流、高端多温层仓储、全岛共同配送、超市配送、农产品贸易、农产品检测、写字楼租赁、产业孵化等业务。园区采用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和智慧物流技术,搭建覆盖全岛、连通全国的物流 络体系,实现“货源商家—园区枢纽—终端用户”的快速配送,并将融合物流、仓储、加工、电商、金融、检测等各种资源于一体,其硬件设施达到国际一流冷链园区水平,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项目和第三方物流中心之一。

(应用VNA叉车的窄巷道高位冷库)

为实现适应现代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园区各项设施的规划建设独具匠心。启达乔泰冷链咨询至2011年起成为罗牛山冷链物流园区一期、二期从战略定位到落地运营的全程咨询服务机构,对该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和严谨的论证,构建并落地了罗牛山冷链物流园区共享生态的建设运营模式。其功能主要有冷藏冷冻食品仓储、冷链城市配送、冷链全岛干支线运输、生鲜食材供应、食品加工、进岛食品检测、食品贸易、政府食品储备、食品补给等项目,其市场主要针对岛内水产品加工厂商冷链产品的存储、展示、汇集整合、交易以及与内地及国外冷链物流体系的对接体系,岛内蔬果类产品的汇集整合以及与内地冷链物流体系对接体系,岛外冷链产品生产厂家的岛内物流服务体系,本地及周边冷链产品的集中配送中心体系,冷链产品储备体系,国外进口食品及冷链产品的岛内分销体系,岛内冷链产品 上交易平台的物流配送体系,冷链运输车辆、配套设施的集中整合体系,进出岛冷链产品的品质检测、检验、控制体系等等。

在建设规划上,为适应当前客户的高要求以及配送周期的日渐缩短,园区主仓预留了大型理分货区,将传统型的以储存为主的仓库转变为现代化高效率的通过型配送中心,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为满足二、三线城市全品类、集约化的冷链服务需求,园区建有-60℃超低温冷库、-40℃急冻库、-18℃至-25℃立体货架冷冻库;-1至15℃气调库;0℃-18℃理分货区;15-18℃红酒仓等等。通过规划多个温层满足多元化储存需求,容纳金枪鱼、冷冻肉品、冷冻水产、速冻食品、冰淇淋、蔬菜水果、牛奶咖啡、巧克力等绝大多数冷链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大型理分货区)

推动共享生态模式冷链物流园区,是冷链物流园区,尤其大型、超大型园区,整合资源、集约经营、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取得飞跃发展的重要步骤。以单点共享生态冷链物流园区的实现为起点,全国布局成 ,同时整合和挖掘大数据资源,将真正地实现全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和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18年11月6日 上午9:21
下一篇 2018年11月6日 上午10:4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