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物流二期:树立行业创新发展标杆

作为国药物流体系的“又一力作”,上海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在新技术的引入、实施落地,以及物流中心整体效率持续提升等方面,为业界做出了表率,引领了整个中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

2017年初春,扩建后的上海康宁路上,一座崭新的灰白色建筑格外显眼,这就是国药物流上海物流中心二期项目(简称“国药物流二期”)。

国药上海物流中心整体沙盘模型

国药物流二期项目的物流系统设计特点体现在: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强化拆零区域的设计,尤其是提高拆零拣选和包装的效率,采用先进的OSR货到人技术及一体化打包复核系统,实现作业高度自动化、管理高度信息化、流程高度标准化。

二期项目物流系统与主要设备构成参见表1。

主要作业流程及特点

按照规划,国药物流二期主要用于满足分销、医院、零售、器械四种业务需求,与2005年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用于满足第三方业务)形成互补。同时,一期为二期提供存储能力的补充,作业过程中一期与二期通过WMS系统实现自动补货。

国药物流二期内部的功能区域设置主要包括:收货验收区、立体库存储区、托盘/隔板货架区、OSR存储/拣货区、包装复核区、电子标签区、包材存储区、冷链存储/拣选/待发运区、发货区、特殊品库区、办公区、中央控制室等。

其主要作业流程包括收货、验收、上架、拣选(包括拆零拣选和整箱拣选)、复核包装、出货等,各环节在系统设置和设备应用方面也颇具特点。

包装复核区

1.收货验收

国药物流二期在收货环节采用了一套车辆排队预约叫号系统,根据收货量进行库内作业规划,并为送货车辆安排具体的卸货平台和收货人员,提高装卸秩序和收货效率,减少车辆排队等候以及由此造成的物流中心卸货区拥堵。

叫号系统显示屏

预约收货系统

叫号系统显示屏

同时,该系统也为物流中心收集业务数据提供了基础,便于对业务量与作业模式进行适合的匹配,为后续的物流中心运营管理水平提升打下基础。

2.上架存储

国药物流二期共设有叉车货架存储区、立体库存储区和OSR存储区3个存储区,其功能定位分别是:叉车货架存储区主要用于整箱药品的存储及拣选作业,立体库存储区主要用于整托盘药品的存储、出库、入库及整箱拣选作业,OSR存储区主要用于拆零药品的存储及拣选作业。

叉车货架存储区

OSR 存储区

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单边场地U型作业设计,堆垛机在完成一次出库作业的同时可以完成一次入库作业,减少堆垛机空跑,提高堆垛机的作业效率和利用率。

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单边场地U型作业设计

3.拆零拣选

目前国药物流二期的拆零量占总发货量的25%左右。

拆零拣选作业

拆零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该环节采用先进的OSR货到人系统。启动订单拣货流程时,药品存储箱由多层穿梭车系统取出,按订单需要精确排序后,经输送线自动进入拣货工位。

OSR货到人系统的拣货工位

拣货员不用走动,在电子标签系统的提示下快速准确拣选出所需数量的药品,投入工作台下方的出库箱中,并通过工作台上方的液晶显示屏实现被拣药品的实时库存盘点。在作业量不饱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核对拣选数量,以减少后续的复核作业时间。该系统的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5~10倍,而且差错率几乎为零。

4.整箱出库

整箱出库主要通过托盘货架箱拣区及二楼立体库存储区在线拣选完成,通过缩短巷道长度、货品同端进出、货到人托盘在线拣选等改进,使整箱出库效率较一期项目提升了50%。

实施效果

最终,该项目凭借科学的规划,系统化的设计,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我国医药行业树立了一个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整体作业效率最高的物流中心标杆。物流系统运行3个多月以来一切正常,目前设备按照性能爬坡计划已达到预期效果。

与同类物流中心相比,该项目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药物流二期是先规划后设计再实施的成果。该项目在建设前经过全面的数据分析和调研制定规划方案,通过对业态的发展趋势和业务量的理性预测,同时根据各业态作业需求进行大量的设备选型比较,才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第二,合适的业态选择合适的设备,在满足未来预测业务需求的前提下,确保整体运作具有拓展性,重点考虑医药行业的拆零趋势,在业内首家采用全自动货到人技术(OSR系统)。

第三,通过大量的成本效率分析,在性价比最优的情况下实现了90%的物流作业自动化。

追求整体效率的持续提升

2017年1月9日,《“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挂 发布,其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1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的超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国药控股作为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2016年实现销售额2600亿元,无疑是最接近这一目标的企业。可以说,正是远大的发展愿景激励着国药物流从未停止探索创新的脚步。

由于受医药分家、批零一体化等政策因素影响,医药行业变革一触即发,这也对未来的医药物流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除了依靠技术水平和整体效率的提升外,别无他法。据了解,目前康宁路两个物流中心的年吞吐规模在400亿元以上,如此惊人的数字背后,不仅是先进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更是各个作业环节紧密衔接、流程不断优化的结果。

比如,国药物流二期项目在强化拆零功能的同时,对入库、出库等作业环节进行改革,增加了叫号系统、后端自动包装系统等,目的是提升物流中心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国药控股整体发展要求。

对于新技术的应用,顾一民总经理表示,未来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和应用模式来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根据业态、订单结构、业务量的不同进行设备选型及应用模式选择等。

这不仅对物流设备供应商与系统集成商提出挑战,也对医药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有严谨的分析和足够清晰的判断,并尽可能做到系统设计兼顾自动化和柔性化,易于扩展等。据了解,目前国药物流已经着手对A字型分拣机(A字架) 、码垛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分析不同技术与自身业务形态和业务数据的匹配程度,以找到适用于不同业务发展阶段的技术应用形式,更好满足国药控股规模扩张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国药物流自2008年开始对全国的物流中心进行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方面,打造标准化的物流体系。“今天来看,这些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有利于国药控股的业务扩张,也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顾一民总经理说,如今国药物流每年都会对全国的物流中心进行论证,从GSP标准、医药物流标准、第三方物流标准、冷链技术标准等方面不断升级考评体系。在这套完善的标准化物流体系下,一旦有新的技术或运营模式获得成功,就能在其他物流中心实现快速复制、得到推广应用。

对于未来业务发展规划,顾一民总经理表示,为顺应国家疫苗“一票制”政策,国药物流于2016年成立冷链事业部,并启动了“全国冷链物流一体化项目”,目标是从疫苗入手,促进各地物流的冷链标准化、流程化运作,打造高标准的冷链体系,为药企提供专业、高质和集约化的医药冷链产品解决方案,进而推动全国物流一体化建设。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为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国药物流会进行更多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刷新医药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新高度,推动医药物流乃至整个医药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18年1月13日 上午11:48
下一篇 2018年1月13日 下午4:0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