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物流技术十大趋势预测(上篇)

文|王祖锦

代言词:智能物流设备技术,1.8米托盘式货架通道,中欧班列,高铁货运,SaaS/AI,斯凯奇

为什么要预测未来十年的事情,因为未来十年对现在很重要。昨晚电视中看到雷军接受访谈节目,雷军回顾当年创业时说“我要努力看到十年后市场会怎样”,我现在也努力想看清十年后的物流技术会是怎样的变化。

那么,智能设备技术的需求具体来自哪里?

  • 最大的市场需求是替代人工作业(这你已经知道了,但你不知道会有多大的人工比例被替代)
  • 其次,传统的叉车将被无人驾驶叉车替代(可以称之为SMART叉车)
  • 还有,一些传统的自动化设备技术将被智能化设备技术替代(如,一些输送线,分拣机,)
  • 最后,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技术也将进行智能化升级(如,Miniload 和Multi-shuttle 必须有智能ABC储位优化功能)

未来,智能设备技术的市场有多大?(看下面这张更牛的图表 JJ)

Remarks: 上面是数据是在一定假设下分析得出的,有点匆忙,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各方面求实考证,但作为预测一个数量级的市场规模是有意义的,可以将一些假设数据(现有仓储人员数量/AGV智能设备综合平均单价/被替代的比例)在合理范围调整看看结果,但相信几千亿级别的市场需求规模不会改变。

哪些智能设备技术是更受市场欢迎的?

但不论哪一类产品技术,有一个应用方向是清晰的,智能设备技术大部分应用需求是对现有物流设施场景的改造,客户方不可能清空现有场地,也不能大面积停止现有的业务作业,因此,“人机同场混合作业”和“即插即用”是智能设备技术必须要实现的应用功能。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在仓库的作业人员某一天上班时发现自己工作的场所增加了一个机器人“同事”,而且可能与你打招呼,还自我介绍,提出要与你PK谁的效率高,也可能根本不理你,只是埋头干活,你顿时感到压力来了。(想想就很酷,不是吗?)

2. 叉车市场将迎来史上最严峻的增长曲线转折点(我这可是寒潮橙色预警哦)

说起叉车市场,我可是老兵了(回顾来看我只是过路人),看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信息,你就知道当年我也是冉冉升起的星星,可是我后来怎么就改行做咨询了呢,只能说咨询工作对社会更有意义L。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国内叉车市场年需求量在2020年达到60万台,过去十年间增长近十倍(见下图),也就是说,只要做好搭顺风车工作的叉车企业十年业绩也能增长十倍,此期间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品牌叉车,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但我想提醒我们亲密的叉车朋友们,未来十年没有顺风车搭了,因为有一部分风改了风向了,可能还有逆风吹来,如果你还在原位呆着,大概率会后退,搞不好会被逆风吹倒,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然,如果你相信了我上面说的第二曲线模型,你会及时空中换轨,进入另一个平行世界,你又可以搭顺风,我们又可以喝咖啡聊天了。

据欧链咨询的不完全统计,中国2020年无人叉车销售量大约5,000台,这数量相比传统叉车的60万辆还不到一个零头(看不上),但如果未来十年后每年新增30-40万辆(不包括现有使用的传统叉车被改造成无人叉车),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因此,未来几年传统叉车需求量应该还会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减缓,当叉车市场增长量小于SMART叉车需求量时,传统叉车需求量开始萎缩,很多传统叉车人将被迫跳到第二曲线。那时,叉车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叉车之间的竞争(实际上现在开始已经不是传统叉车之间的竞争了),而是SMART叉车之间的竞争,很多传统叉车企业将沦落为OEM,叉车上贴的是别人的LOGO。(想想我都开始伤心了L)

3. 货架通道1.8米将成为主角/前移式叉车将不再是主流设备

这是一个大趋势下小的局部预测,代表着我对市场主体对物流设备技术应用的认知提升的期待,以及对智能设备技术的期待。(如果十年实现不了这个预期,我愿再等二十年)

逻辑很简单:

  • 四年前我们泽第咨询团队对我们自己做过咨询服务的四个物流中心项目的直接运作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结论是仓库租金成本在仓储运作成本的占比平均高达30%(见下图),如以目前的仓库租金再计算,租金的成本占比高于30%。因此,新的物流设备技术应用的使命之一是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降低租金成本。
  • 现今中国的仓储运作中,托盘式横梁货架区作业的绝大部分是前移式叉车,对应的货架通道需要3.2米宽,居然没有人认识到这是巨大的浪费(习惯了以为这是标准不好改变?)。但我已经预见到这一点在未来十年中将被改变,前移式叉车将不再是主流车型(因为我近几年设计的项目中前移式叉车很少)。

那么,未来哪些设备技术会替代前移式叉车成为主流?

  • 1)窄巷道叉车,2)新的智能设备技术(这产品市场还没有出现,不过我们的机器人团队已经设计好了,还有专利保护,就等资金投产推向市场,欢迎金主联系我私聊JJJ)

这样,现有的普遍的3.2米货架通道将被缩小到1.8米(瘦身目标实现),仓储空间利用率被大幅度提高。

4. 公共的仓库建筑结构将会增加新的结构形式:局部单层高空间+局部多层

目前我国的物流设施仓库建筑主要存在两种结构,一种是以普洛斯为代表的大型物流商投资建设的单层高空间(9.0-10.5米内部净高)的仓库,行业大家称之为标准库;另一种是近几年为了满足电商发展,很多二线开发商建设的多层楼库。实际上这两者都没有很好满足客户的仓储物流运作实际需求,因为这些地产商在物流大发展的进程中忙于买地建库收租金,没时间去研究仓储运作的实际需求,也没有意愿去研究,这些年仓库一直是卖方的年代。

仓库空间需要满足三方面需求:1)存储需求,2)作业需求(收发货作业,订单拣货作业,包装作业,退货处理作业,增值服务作业(如再包装)),3)配套功能需求(叉车充电间,办公,更衣间,休息区,卫生间)。上面讲的标准库最好用的是存储,对各类作业区布局来讲,高度方向很多空间浪费,必须搭建阁楼货架(或钢平台)来增加作业区面积,这种做法对客户方投资不小,而且面临二次消防审批问题,再者,很多设备(如AGV机器人)不适合在钢平台上使用,还有很多其它问题。对于多层楼库而言,最适合使用的是各类作业,如电商的拆零包装,但如果作为存储功能,其空间利用率非常低。这些问题物流人都知道,就是地产商不知道。

对于地产商来讲,如果要开发一种既满足存储功能又满足作业功能的仓库,可能面临的难度是两类空间的比例如何搭配,其实只要躬身下去到客户那里多调研交流,虚心学习,就能掌握不同类别的客户需求;如果还不清楚,你可以来找我啊J,我有时候(自我膨胀的时候)觉得自己样样都懂(吹牛),我可以将市场中代表性的客户归类,调出我27年鸡肋的经验,帮你分析制定各类客户企业需要的存储能力和作业能力关系,据此给出一种新的库房结构布局图,还免费告诉未来的库房结构趋势演变,我用心,客户开心,你省心,和谐多赢。

5. 中欧班列将改变国际供应链物流路径格局/其伟大程度堪比大运河(这牛吹大了)

从我当时PPT上写的(调研的)数据来看,2015年中欧班列运输量26,070标箱,短短的五年,已经增长到今天的113.5万标箱,43倍。我们荷兰合作伙伴BCI(Buck Consultants International)和我们团队在近两年的合作项目中,已经多次将中欧班列加入到多方案设计的分析中。

未来十年,我(我们)可以相信,以中欧班列为原型的亚欧大陆铁路物流占比将会大幅度提高,彻底改变百年的海运+空运的国际物流格局,形成真正的海陆空均衡结构。(约好了,2030年看看中欧班列物流的数据,不要惊喜到晕倒,到时中国欧洲物流人一家亲了,我们物流人也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了,这也是我们物流服务企业朋友们的新的机会空间)

6. 国内高铁物流将驱动构建全新的物流 络运作模式/今天的公路干线运输将受到降维打击(这次真的要吹破了)

回想我们物流人的困境,不是天天发不出去货,就是货物运输太慢(挨销售部门和客户投诉),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一方面,互联 经济趋势下使得整车比例降低/零担和快递比例提高,物流运输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企业投入巨大资源构建覆盖全国的运输 络,试图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但这些都是一直围绕着汽运为主体的模式下的优化建设(传统的铁老大运输没法适应互联 经济物流要求,空运成本太高)。

很多年前就看到新闻 道说顺丰开始尝试采用高铁运输,我当时就有点小兴奋,还帮助传播。最近新闻又 道有人(应该是公家)已经着手建设全国高铁物流运作,感觉这次是来真格的了。

虽然这个预测有一点风险,但这是很有意义的风险。我对未来运输物流 络的构想是七个字“简捷高效低成本”, 络组织结构也是七个字“像极了虹桥枢纽”,以高铁运输为主干线/两头加上多种快捷的集货/配送模式选择(汽车陆运在这里做支线工作,你说委屈不),

未来这样的物流 络系统的效率取决于核心枢纽的建设,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包括:如何快速集货分拨,肯定需要很多各式各样的智能输送系统,还有无人货运接驳shuttle,巨大的数字孪生运营系统,支持高效运作的单元化器具,要建设的内容很多很多,但运作人员应该不多。

想象一下,十年后,我们的物流包裹坐着高铁,从上海到北京,一路吹着汽笛,唱着“我们的物流,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美死你J

写到这里,已经烧脑厉害了,本来有点低烧,现在好像转中烧了L,期间我到北阳台顶着北风原地跑了十次,到南阳台晒太阳十次,还吃了十个核桃补脑。原先我说的要写未来十大趋势预测,现在只完成了六个,还想写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商领域的未来趋势,但实在是有点脑力不足了,留到下周继续补上。

总结一下:

智能物流设备技术将引领下一个十年的物流仓储运作建设,中国本土物流智能装备企业将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有机会成为世界物流技术装备的主流供应商;传统叉车企业已经开始面临第二曲线的战略选择,压力可以想象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有望成为国际供应链建设的伟大工程;高铁物流将给汽运物流造成降维打击(可能对航空货运也有打击),大幅度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前移式叉车要么瘦身改为前移式机器人要么缩小需求。

另外,请大家反馈你感觉上面比较靠谱的预测内容,将该预测的标题数字回复到留言里,我做统计排列再发给大家。更欢迎大家也来一起预测,“只要你的思想够自由”,你也可以提出你自己认为的发展方向,我会收集整理大家的想法,在下一期将大家对未来新增的方向也列出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上一篇 2021年1月13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1年1月13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