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全文请点击↑)
到湖州采访,绕不开“绿色”这个话题。绿色,毫无疑问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
湖州在浙江,经济总量并不算大,但近年来对外贸易分量不轻。受国际贸易不景气影响,湖州累计出口额一度出现负增长,成为浙江省受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市之一。
尽管如此,今年7月份,湖州对外出口又实现了增长,同比增长8.7%,外贸形势企稳向好。上半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8.1%的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了54.7%,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湖州的发展,成因何在?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的回答言简意赅: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石红岩 摄
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湖州的“走法”别具一格,发挥独特的“底色”优势,转型发展“绿色”为先,始终坚持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贯穿的主线是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既护美绿水青山,又做大金山银山。从各个区县看,重点把湖州南太湖新区打造成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示范区,加快建设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
在此基础上,统筹各区县绿色发展。其中,“四个坚持”的工作特色尤为瞩目。
目前,湖州对外出口绿色家居、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主要产品,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并构建了7个国家级转型升级基地,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得益于多元化的市场开拓,近3年来湖州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兴市场的出口,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
“底色”之上,“绿色”先行,湖州转型发展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活力。
今年以来,湖州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实现了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外商投资逆市上扬、工业投资领跑全省。
实践证明,湖州的绿色发展之路,正是“两山”理念成功指导实践的现实范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州与国内多数城市相仿,拼资源、拼环境、拼能耗,换来的是低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湖州很快找到了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的科学方法,形成了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培育生态文化、构建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两山”理念实践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范晓伟 摄
湖州上下形成发展共识:唯有坚定不移“立”,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唯有锲而不舍“转”,做深做实“两山”转化文章,才能开辟康庄大道;唯有与时俱进“试”,不懈探索、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领先领跑;唯有上下同欲“干”,一任接着一任,一以贯之抓推进、抓落实,才能绘就美好蓝图。
湖州的实践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推进。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资源有限,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湖州坚持“小步快走”,聚焦重点区域、领域,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比如,安吉县深耕“椅、竹、茶”三大产业,其中椅业占国内三分市场;长兴县从传统蓄电池产业起步,形成了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装备、新型能源材料、能源互联 等较为完整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德清县在昔日废弃矿山上,建起了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南浔区的智能电梯产业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电梯年产量占全国的20%。
湖州的实践启示我们,高质量发展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高质量、可持续、创新性,核心要义缺一不可;均衡性、协调性、普惠性,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系统性、针对性、精准性,发展路径别无选择。实现这一切,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全景。
凭借一项9000余万元的技术改造投资,位于湖州南太湖新区的安达汽配公司今年顺利成为德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供应商,由此打开了海外市场。
范晓伟 摄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效益最大化?南太湖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选择的路径是以技改实现高新化,以绿色迈入快车道。去年以来,南太湖新区以传统产业高新化为路径,全力推进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去年共实施技改项目51个,完成技改投资12.27亿元。其中,香飘飘、永兴特钢、湖州机床厂等一批老牌企业借助技改新风取得了全新发展。
为推动企业技改,南太湖新区对区内所有企业的技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实现项目进度精准把握,并通过各种途径为企业技改争取国家、省市各类补助。安达汽配的技改项目成功申 浙江省重点技改项目后,获得了906万元补助,为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
同时,南太湖新区主动向上争取技改政策和补助。去年,企业创新创优取得明显突破,微宏动力电池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久盛电气获评“第三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同时,去年累计获得各类装备制造补助资金达1.3亿元,为13个技改项目争取技改奖励1059万元。
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建厂已有64年,近年来投入3000万元实行技术改造,并在南太湖新区牵线下,与浙江大学院士团队共建湖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研发部部长吴佳森介绍技改后的“主打产品”:一块板件从液压机的一端进入,经过成型、冲孔、切边等环节,汽车的天窗框成品就出来了。原先五个工位合为一个,不仅企业生产升级了,为用户提供的产品也更高端了。
张剑 摄
为壮大高端装备产业,南太湖新区上下全力实施企业培大育强专项行动,重点突出微宏动力、辛子精工、安达汽配、久盛电气、机床厂等高端装备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同时,深度推进科技绿色,加快推进湖州科技城建设,推进浙大绿色智造研究院、加拿大工程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研究院的投入运营,为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和技术储备基础,使高端装备产业步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截至2018年底,南太湖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共集聚规模以上企业41家,总产值达70.73亿元,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增幅达16.2%。
江南小县德清,近10年来承担了76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其中已有1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和全省复制推广。
2013年9月份,德清在浙江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随着户籍“藩篱”拆除,依附在户籍背后的33项政策待遇全部废除。
为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德清通过整合县级医院和镇(街道)卫生院资源,打造县域医共体,并引入省级医院优质资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乡镇卫生院的住院和手术服务实现从无到有,村级卫生室药品种类从以前的不足150余种增加到300种。
在洛舍东衡村,有一个“东衡众创园”,原来是倒闭的茶厂和废弃的矿地。2015年9月份,通过异地调整入市,以每亩21.3万元的价格挂牌出让,引来了14家生产钢琴及钢琴配件的企业,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
这都是德清敢为人先,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结果。
出台全国首个基于“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颁发了全国首批宅基地“三权分置”权证……把改革作为撬动农村发展活力的突破口,正成为德清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据介绍,在德清现有省级以上的76个改革试点项目中,有30多项是“农字号”改革。到去年底,仅“农地入市”就让村集体收益2.7亿元,惠及农民18万余人。
从2017年开始,德清县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上率先在全省破题,成立政府无偿代办队伍。如今,这支专门为企业申 等事项“跑腿”的专业、专职、高效队伍,遍及机关部门和镇村。
与此同时,德清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应用平台、系统打通、 上申 、 上审批”4个百分百,又率先实现办件回传率100%,真正变“企业跑”为“数据跑”。
期间,德清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一窗服务”和“标准地”两项试点,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向纵深。“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成了德清“只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入的标配。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到96.3%。
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德清累计签约项目124个,总投资637.70亿元。
今年1月份至7月份,湖州长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5个。涉及新备案外资项目44个,其中新设外资企业21家,增资企业20家,增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为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共完成合同外资7.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18%;实到外资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89%,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增速。
这份成绩单,对于一个县级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长兴县画溪新能源小镇,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谭云俸 摄
3年前,当地超过10亿元的项目少之又少。在当前形势下,长兴的项目不降反升,亮点纷呈。
“围绕项目,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长兴始终不变的坚守。”长兴县委书记周卫兵说,厚积薄发,成为长兴近年来以项目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注脚。
四好农村路。谭云俸 摄
近年来,长兴根据工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及指导目录,实施工业平台错位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引导拟签约项目定向落户、企业定向集聚、产业定向集群,形成“一镇一品”“一园一业”。
“长兴引进的高质量项目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增多,其中以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招商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周卫兵说。
绿色“智造” 融入长三角。谭云俸 摄
目前,吉利新能源汽车、康迪汽车、江森自控等一批“大好高”项目先后入驻,集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发挥产业链效应。
在项目驱动之下,开放的长兴工业经济实现“加速跑”。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09亿美元的浙江长兴美东工业建设有限公司正在实施土地平整工作。如今,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个外资项目入驻。
加力叉车3.3亿元技改扩容。谭云俸 摄
长兴坚持“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联系、一个部门牵头服务、一个团队协同推进”的项目推进机制,同时每月召开重大招商项目攻坚例会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例会,集中会商协调项目引进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做到问题不出项目现场。
据了解,为了让企业“心无旁骛做经营”,长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外资审批服务,深入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涉企事项改革等,持续不断健全产业链配套。
城 视
丰收的喜悦
2019年9月,摄于太湖
摄影:湖州城摄队 唐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