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专家评审组
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候选人的
专业情况和先进程度进行评审
共选出候选人20名
1、【韦斌】中国“最美汽车人”
韦 斌,1963年7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为东风悦达起亚研究所环境车开发部部长。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新工厂投产许可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工作。自2007年调入东风悦达起亚研究所以来,与时俱进,掌握最前端的汽车技术,始终是韦斌孜孜不倦的追求。
2010年,韦斌与其团队和盐城开发区政府联合开发了第二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纯电动轿车,成功打造了6辆福瑞迪纯电动车工程样车。2011年~2012年,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典悦牌纯电动轿车,于年底获得了国家新能源生产准入资质和三工厂开工条件,并在2012年3月典悦取得国家公告。2012~2015年,韦斌与其团队以小批量示范运营为目的,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华骐”牌纯电动轿车,目前已在盐城市场投入70台进行示范运行,运行效果良好。2014年~2016年,在原“华骐”一代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推出续驶里程在250km 的“华骐”二代电动车,今年4月进入《国家第三批新能源推广目录》,为逐步向全国推广销售打下基础。2016年~2018年,自主研发续航里程300 km以上的KX3的纯动汽车与“华骐”的改造车,通过国家各项强检试验,顺利国家公告并推向市场。目前与部门的员工一起努力,正在研发续航里程450 km 以上的新K3的纯动汽车,预计明年初将推向市场。
2、【汪国君】船舶业领航者
汪国君,1965年9月出生,东台市海鹏船舶配件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制和开发。
实施新产品的研发、老产品的改进……汪国君的船舶研发之路从制造走向创造。他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研制的“蛟龙号”试验母船提出了设计结构方案并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我国深海资源科学探测装备提供了可靠资料;研制了一种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新型艉管轴承,使用寿命由原来的5-6年增加到12-14年,全国约3万艘船可节省50亿元维护费支出,同时为国家创汇285万美元,更为重要的可节省稀有金属资源约25吨/年。此项技术201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的授权保护,按此项技术生产的艉管轴承国家标准委于2018年7月实施;他研发的船用数字式轴系制动装置,应用在潜水舰船系统中,实现了无人值守,得到了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项目支持。
32年来,汪国君研发成功新产品5 项,拥有发明专利13 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参加国家标准审查7项,起草编订国家标准5项。主编的《船用油润滑艉管轴承》和《船用轴系机械制动器》两项企业标准,于2017年12月获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批准发布,并成为两项国家标准稿上第一署名人。
3、【杨建】探伤设备制造专家
杨建,1970年12月出生,现为江苏赛福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科技副总。自2003年到该公司工作以来,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做起,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炼,成长为业内响当当的技术精英、省内科技创新带头人。
杨建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围绕高端磁粉、超声波、荧光渗透探伤设备的生产制造,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方面全力推进老产品的升级换代,带领公司科研人员开展了五大创新,使射阳的磁粉探伤机在国内无损检测业牢牢地站稳了脚跟,成为全省磁粉探伤龙头企业及国内探伤磁粉探伤机生产基地中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他的研发团队不断进行科研攻关,先后完成了二十多个课题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的研发。2013年杨建团队再展雄风,研制出代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 “铁路列车轮对超声波相控阵自动探伤检测设备”,被业内专家称之为国内铁路检测设备的“先行者”、“改写了历史”、“填补国内空白”。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赛福公司取得了江苏省首台重大装备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7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3项、科技成果鉴定、评定10项;省、市级专精特新产品3项,盐城名牌产品2项。杨建本人拥有国家授权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22项。
4、【沈慰平】烧烫伤专科医生
沈慰平,1955年5月出生,盐城工学院烧伤专科门诊部主任。一名普通的校医,却凭借高超的烧烫伤医术享誉全城;只读到中专毕业,却将手中的3项国家发明专利推向全国。从医40多年的他,在最基层,用简便的办法、低廉的价格解决了烧烫伤病人的痛苦。
1979年到1985年,沈慰平用6年时间,无数个不分昼夜的尝试,研制成功了“慰平烧伤再生膏”,之后继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医学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烧伤和创面修复多项理论的空白,例如解决了深Ⅱo烧烫伤不留疤痕、深Ⅱo~Ⅲo混合性烧伤不需植皮、超薄皮移植挛缩、两年内新鲜增生疤痕的消除、头面部深度擦伤、儿童面部外伤缝合拆线后不毁容及各种褥疮和下肢溃疡的愈合等问题。
目前已治愈近6万名患者,南至广州、北至黑龙江,全国各地都有创面疑难患者求治,盐城工学院烧伤专科门诊部已经成为盐城创面修复的一块品牌。
2019年沈慰平被聘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首席创面修复专家,参加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医药“一带一路”美国和俄罗斯的创面修复演讲。他创建的江苏慰泽创伤医药有限公司目前已通过验收,正式投产后药品将走向全国,为更多烧烫伤患者带来福音。
5、【吴盛春】农机维修专家
吴盛春,1964年2月出生,高级技师,现为江苏省悦达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有着37年经验积累和知识沉淀的他,维修技能在全省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农机十大工匠、盐城市首席技师、盐城市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
从事维修电工37年来,他不断钻研业务,设计并完成拖拉机160箱体线电气改造。熟练掌握各类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尤其对系统电源单元、电源模块、开关电源、I/O模块、伺服放大器的驱动板做到片级修理。一般情况下上述单元损坏其维修费用很高,时间很长,经济损失严重。而他以精湛技艺、出神入化的功力,化解这一难题。
他在确保公司数控设备运行完好同时,经常帮助我市多家中小企业及时解决数控设备方面疑难故障。他积极参加国家人才计划培养,为国家标准制定献计献策。他在平凡岗位、从事平凡工种、抒写着不凡的匠心精神!
6、【严国红】水稻专家
不忘初心、心怀梦想,情系三农、志在科研。严国红,1968年10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原江苏农学院,现为盐城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知名水稻育种专家,严国红踏踏实实走过28年。28年来,他扎根农业科研基层一线,潜心钻研优质多抗高产广适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他改进水稻杂交技术,他每年将所配杂交组合及低世代育种材料带到海南三亚进行南繁加代,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以上。他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提高育成品种适应性、早熟性、抗倒性等综合性状。他带领团队研发14项专利技术,主持或参加育成了水稻新品种30个,育成水稻品种累计推广1亿多亩,创社会效益100多亿元,品种权转让直接效益 2000余万元。
“稻花香里说丰年”,28年来,严国红收获满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盐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特等奖6项,所在团队2019年获盐城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先后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7、【葛兆星】机械制造工程师
葛兆星,1977年3月出生,工程师,现担任江苏华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长。
作为企业技术骨干,葛兆星先后主持开发了升降式电动平移车、自动对轨推拉式横向移位车、智能重载型电动平车等10多个新产品。经专家论证,其性能优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探索出的“一种激光诱导轮对表面强化与光整加工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所主持的“升降式电动平移车的研发及产业化”获2018年盐城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
近年来,葛兆星承担各类课题12项,在智能与智慧型电动平板车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4项成果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先后被相关部门授予“江苏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首届建湖工匠”、“省、市五一劳动奖章”。
8、【何山】何家笛萧制作技艺传承人
何山,1973年12月出生。盐城笛箫研究会会长,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家笛箫制作技艺传承人。何家笛箫制作技艺系明代初期从苏州迁徙至盐城一带,至清末几乎失传。后有何氏传人不懈努力,终于使何家笛萧重放异彩并得到创新继承和沿革。
何家笛箫制作技艺工艺精良,从选材到成品需要经过八十道工序,都由手工精心打造。笛箫外表装潢独具匠心,在制作工艺上新增加了雕刻、镶嵌,髹漆、接铜等传统工艺手法,具有造型优美、音色优美、漆泽温和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艺术风格。2002年,第二十代传承人何山研究制作出5.5米中国笛子,把世界上低音笛长度、音频做到了极致,为亘古至今配合演奏人数最多、最长、音频最低,至今无人逾越的世界第一笛,这一世界上最长的中国笛子被载入吉尼斯史册。
为继承并传扬何家笛萧,27年来,何山为国内外大学院校培养了几十名专业笛箫人才,十几万学生受到其笛子普及教育。2016年4月份,何山用何家笛箫在亭湖艺术中心成功首演了盐城八景系列音画“杨楼翠霭”。此后,他演奏的“盐城八景系列音画、中国笛箫名家音乐会”在江南、盐城本土进行了八场公益演出,为推荐盐城城市名片,普及传承盐城悠久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
9、【朱彦】机电工程师
他主持研制磷化进料机、倒圆角机、 带控温炉、压机等设备和装置20余台套;改进外购设备的低压过滤、润滑、防尘、喷淋、泄压等控制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与德国舒勒、日本小松合作,根据公司产品结构特征开发个性化专用压机,实现高效短流程的一个流生产方式,材料利用率提高到90%,减少机加工时90%以上,节约生产成本30%左右。
建立在电子控制、计算机和工业互联 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他和团队一同打造的生产线具有系统化、柔性化、智能化的特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合格率都有大幅提升,得到行业主管部门和众多国际车企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其中精密锻造及模具生产车间、汽车零部件机加车间连续被授予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全市唯一一家连获此项殊荣。
10、【徐植强】酿酒总工程师
徐植强,1964年11月出生,江苏震洲五醍浆酒业有限公司酿酒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从事白酒酿造行业36年的他,从一名普通酿酒工人,先后做到生产车间副班组长、班组长、车间技术管理员、车间主任、酿造总工、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企业“工匠精神”代表并获评国家级酿酒高级技师。
从2008年起,徐植强带领团队逐步将五醍浆的数百道传统酿造工艺进行升级与优化,并与现代五粮酿造工艺进行有机结合。他十年如一日,常年坚守在酿酒车间一线,攻克了五醍浆酿造环节升级优化过程中的一个个挑战。在培养人工老窖泥、培菌制曲、配粮、配料、蒸酒、分级摘酒等工艺层面独创了一套最适合五醍浆、最适合江苏消费者的核心技术,使五醍浆酒的品质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得到了行业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五醍浆酒先后获得了“江苏省老字号”、“盐城市五星企业”、“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研发基地”、“国家级放心酒工程示范企业”等荣誉。
11、【马荣华】医疗器械行业领军人物
马荣华,1972年12月出生。东台市政协委员,现任江苏科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
江苏科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马荣华担任总经理以来,以公司研发中心为载体,对重点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组建了盐城市医学检验采样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国医学检验采样器具的研究,多项核心产品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主持研发的产品已获得授权专利29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2017年,马荣华牵头研发的项目产品“自吸式定量微量釆血管”在全省科协青年会员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一产品也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的授权,填补了东台境外发明专利零的空白。
马荣华也先后获得东台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先后被评为东台市“十大工匠” 、“盐城市科技企业家”,他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荣获2019年东台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12、【张连华】发明家、企业家
张连华本人拥有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74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市场营销和行业管理经验,先后创办了三家公司,并在盐城各县市区以及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相继设立多个办事处。
江苏华威机械有限公司全方位为国家大型船舶企业、军工企业、重型企业配套服务,赢得了较高信誉。企业在全省精密锻件行业领先,名列建湖县工业制造企业的前茅。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市、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13、【曾超】叉车驾驶员
曾超,1989年7月出生,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成品班班委。2009年进入公司以来,他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并代表公司参加了多次地方政府和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在工作之余,曾超努力学习技能知识,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技能水平,在中车内部获得“叉车技能比武大赛第一名”、“技术能手”等荣誉。2018年,他与公司金蓝领工作室成员朱海慧代表公司参加央视三套《艺览天下》节目,表演了“双人叉车挂啤酒瓶”的绝技绝活,获得了在场嘉宾、观众、主持人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中国中车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弘扬和诠释了工匠精神。
在众多荣誉面前,曾超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保持着一颗努力进取、勇往直前的心,稳定提高技能水平,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为将中车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装备企业贡献一份力量。
14、【成韦】烹饪名师
成韦,1973年10月出生,盐城市晓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初中毕业后,他在建湖建粮酒家师从原扬州商学院讲师、淮扬菜大师王天才。从业之初,王大师就教导他说,厨师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业,但只要你认真钻研、勤学苦练,你的人生一定会出彩。成韦牢记师傅教诲,从练切工开始,凭着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能力出众、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餐饮界烹饪名师。
15、【惠刚】纺织业技能大师
惠刚,1984年9月出生,现为江苏惠丰纺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滨海县政协委员,第五期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
惠刚致力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研发的基础研究,以他作为第一发明人或领军合作的专利已有38项。2016年和江南大学合作开发了《智能纱架控制系统及监控软件的开发》项目,消除了尾纱的浪费,每年节省30多万元;2018年和东华大学合作开发《多酶复合体处理羊毛细化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运用》,该项目的产业化运用将提升羊毛精细化程度,在吨羊毛上创造经济效益280%。
目前他所任职的惠丰公司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多种纤维混纺纱线项目体系研发和生产工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作为行业技术中心领军人才的他,用专业和技术打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6、【李永山】包装业工程师
李永山,1972年1月出生,现任江苏真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1岁从淮阴电子工业学院毕业后,李永山先后在湖南、上海、无锡等地企业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显示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他研究进口冷冲中压成型复合包装材料国产化工艺,并对新材料在国产设备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改进,为国产材料在国内替代进口材料作出贡献。在无锡正东药业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李永山为公司新建了包装材料生产车间,并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药包材注册证。期间研究市场最新无溶剂复合技术,并申请了自己第一个发明专利。
2010年,李永山进入江苏真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他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并开发了医疗器械透析纸包装膜、诊断试剂包装膜、干燥剂膜等新产品,取得了5个发明专利,13个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获得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盐城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
17、【范玉东】农机高级技师
范玉东,1973年9月出生,大丰苏欣农机有限公司服务部高级技师。毕业于技工学校钳工专业的他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常常结合实际工作进行革新和发明,参与改进和制作了多种生产工具。例如工作中发现轮式收割机滚筒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轴承与滚筒轴锈住,轴承难以拆卸。他研制了一种小工具,使轴承及轴承座很容易拆卸,用起来非常轻松。
范玉东认识到,与时俱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才能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近几年农业机械不断推陈出新,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为此他利用一切培训机会和业余时间,重点对柴油机国二排放进国三排放、进共轨技术、进国四排放技术进行钻研。还参加大型农机企业无人植保机、烘干机的安装、使用、维修全流程技术学习。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多年的执着追求使他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三等奖、江苏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盐城市技能状元、盐城市企业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
18、【金一】通信行业技术能手
金一,1986年11月出生,盐城建湖人,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作为盐城铁塔公司第一批入职员工,他长期奋战在建设运维工作第一线,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中国铁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通信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提名奖”、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盐城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等荣誉的获得者。
在6.23阜宁、射阳特大龙卷风自然灾害期间,金一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相关事迹在人民邮电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站中央企业抗洪救灾专题中刊登 道。
他积极投身相关创新技术工作,拥有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16年金一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发现部分铁塔地脚螺栓锈蚀情况非常严重,直接给整个铁塔结构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按照惯例如简单对原通信铁塔进行拆除重建,成本费用将非常巨大,且可能对客户业务使用产生影响。他突破思维禁锢,换位思考,提出对原铁塔通过植筋的方式对塔脚进行加固。该加固改造措施不仅延长了塔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较简单拆塔而言降本增效明显,仅盐城地区针对发现的45座待拆铁塔按上述创新方案进行了安全整治,累计节约成本860余万元,使得待拆铁塔实现了“变废为宝”,同时该方案在外省及江苏省内各地市进行了全面推广。
19、【范宏】首席质量官
范宏,1969年12月出生,现为盐城市兰丰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管、首席质量官。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钻研焊接工艺、机械制造以及质量控制,从一线员工逐步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主管、首席质量官。
范宏立足本职工作,在练就了高超技能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多个技术、工艺研发项目。2015年公司研发湿式电除尘时,他组织了研发小组,对阴极线的材料和结构进行革新,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数百万元。在他的主持下,兰丰环保近三年多次举办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2017-2018年,生产一线共有QC研究成果17项,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优化了生产流程,大幅降本增效。
在他的带领下,生产部门从年产300台套除尘装备到年产近1000台套各式环保装备,推动公司持续增长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环保龙头企业之一,2018年营业收入3亿多元,上缴税收2100多万元;他本人也多次获得表彰,共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科学与技术》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
20、【唐建江】柴油机技术专家
唐建江,1966年4月出生。江苏江动集团柴油机制造有限公司金工制造部技术员,高级技师。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先后攻克了三十多项技术难关。
他针对原先行业内柴汽油发动机两种减压机构故障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发明了“汽油机凸轮轴减压机构”技术创新成果,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其革新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千多万元。改进了ZH1135单缸机柴油发动机凸轮轴口槽铣削工艺,采用四个“V”型夹具平行安装,将一次加工一个工件改成一次加工四个工件,产量提升了四倍,每年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2018年11月,由唐建江负责挂帅对金工生产线全面升级改造。他率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提前17天完成智能生产线升级改造安装工程,确保公司生产经营需要。
唐建江2011年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荣获“盐城制造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荣获“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
盐城工匠
他们有着
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
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
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
砥砺传承,不忘初心。
书写新时期匠人精神,
奏响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最强音。
传承工匠精神,点亮盐城匠心之光
为盐城工匠投票!
为工匠精神点赞!
一、投票方法:
1、阅读全文”直接参与投票。
二、投票时间:
8月16日~8月30日
戳原文,为你支持的工匠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