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落下帷幕,天猫首日成交2135亿元再破历史纪录。“剁手”狂欢背后,物流业开始烦恼,甚至不安。
“双十一”成难解数学题
超哥表示,他最不喜欢“双十一”,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预估接下来的出勤压力是多大,“公司只在接送订单上有经验,对产能释放的评估没经验啊!”每逢“双十一”临近的前半个月,买家购物车的商品要等到活动开始后才“血拼”,订单就开始骤降。这也导致他们的工作在“双十一”活动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会出现“窝工”现象,作为管理者的他不仅需要照常支付员工工资,还得拍脑袋计算可能到来的高峰到底需要增派多少人手。稍有不慎,就会给经营带来损失。
事实上,与超哥面临同样困惑的商家不在少数。据他介绍,问他借人的同行就是“预估不合理”的典型。他坦言,“双十一”就是商家把一个月的生意用十天来做完,临近“双十一”的订单会骤降50%,周期之中,他们还得承受比以往高出近50%的运营成本,期间还不包括车辆的调度费用以及干线运输的保险投入,“对我们而言,‘双十一’一点都不好玩。”
物流行业“联盟”呼声高
在该分析师看来,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达到互利共生的机会。“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联盟’的方式向头部企业靠拢,从而实现资源互换和共享,保证市场竞争力。”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电商发展已陆续带领广大买家走向“消费升级”,发展规模有目共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 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已达23.2亿元,同比增长17.7%,预计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27.3亿元,同比增长17.9%。
与此同时,物流业也顺势迎来发展机遇。据中国产业信息 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125.4万亿元攀升至252.8万亿元,实现10.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社会物流需求总体上呈增长态势。
不过在这背后,整个物流行业也面临着“小”“散”“乱”的问题。正如前述超哥所抱怨的情况,由于缺少对可能爆发的产能予以准确预估,不少物流企业在进入类似“双十一”活动周期后,难免就会陷入资源匹配不合理或利润分配不均匀的境地。
资本青睐综合实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今年已有德邦股份、嘉友国际、密尔克卫和宏川智慧登陆A股,总计向二级市场募资22.71亿元。此外,已上市的恒通股份与韵达股份也在年内推行定向增发计划,再融资规模总计约43.29亿元。
可见,目前市场对物流行业的整合前景仍有期待,不论是资产端还是产业端,围绕综合物流商制定的投资与发展规划仍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长江证券分析认为,中国快递行业第一梯队基本完成了资本化的过程,综合化转型已经成为这些龙头公司的共同命题。
此外,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入厂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末端配送、供应链管理、嵌入式电商快递等多种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2017年,快递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年支撑制造业产值2375亿元。
长江证券认为,在龙头竞争时代,快递企业将以整合为主、自建为辅的形式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资本驱动下,由快递主导的物流行业整合已悄然到来,未来随着物流企业从基础服务的提供逐渐转变为供应链方案的整合与优化等高阶版,有望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从物流合作上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届时,物流这一概念即便在利用较少资源的情况下,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