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自动化生产需求的持续增长与不断释放,工业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正在隆重上演。在工业喷涂领域,受到现代工艺稳步发展与完善影响,对喷涂机的技术改造也在时刻进行,自动化生产要求的逐渐提升、安全环保生产原则的不断贯彻,都让喷涂机器人的出现成为必然。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现状
眼下,喷涂机器人在国外已经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自1986年首次探讨了喷涂机器人的编程技术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国外喷涂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截至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喷涂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凭借着在喷涂机器人仿真技术、控制技术、远程再示教技术等方面,积累下的大量生产经验和实验数据,使得喷涂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逐渐进入到产业化、规划化发展阶段。
相比于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迟缓的国家,发达国家喷涂机器人的发展呈现出几大特征:其一是控制系统可靠性更强,机器使用寿命更高;其二是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优化性更好,研发成本和周期大大降低;其三是软件示教广泛应用,控制界面更加人性化;其四是通信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和情 汇总分析更加协调与便捷;其五是感应技术应用更成熟,机器人作业精度和强度更明显。
在技术与应用的成熟推动下,从2012年到2016年,由发达国家所支撑的全球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亿美元,迅速扩大到近60亿美元,年均同比增长上升20%多,发展速度十分喜人。其中,汽车、航空航天、家具家电等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领域,但其潜力释放还不够全面。未来,随着已有领域的潜力探索逐渐深化,再加上新兴领域的不断挖掘,全球喷涂机器人市场还将迎来进一步扩大。
我国市场还面临诸多问题
与国外那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喷涂机器人研发虽然起步晚,市场应用也不够完善,但国内的市场化发展十分迅猛。2017年,我国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接近80亿元,市场销量也达到1.9万台,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0亿,销量有望超过4万台。
不过,虽然在国内旺盛市场需求下,喷涂机器人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受关键技术、行业规范、产业偏重等因素影响,眼下我国喷涂机器人的市场化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核心技术、市场份额、行业规范,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三大因素。
在核心技术方面,抛开在喷涂行业的工艺、材料和技术不谈,光在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始终无法弥补。而受到技术的制约,我国企业也只能集中在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部分,高端化发展实力的不足,导致市场遭到了ABB、发那科、安川等国外企业的垄断,市场份额惨遭瓜分。
与此同时,由于进入低端市场的行业门槛不高,大量企业的涌入也搅浑了市场大水池,使得企业间竞争盲目而无序。有的大打价格战,有的盲目引进国外产品,有的产品功能名不副实……在这样的无序竞争中,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打击。
标准化。眼下,由于喷涂机器人只有本体相对标准,行业发展的标准化程度只有不到50%,而标准化比重的提升,将有利于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目标转移到喷涂机器人本体与工艺的标准化提升之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